2009-5-28 23:29
Jill
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 見寶塔品第十一
<div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><font style="color: DarkGreen; font-weight: bold;" size="5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 見寶塔品第十一</span></font><br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法界佛教總會)</span></font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◎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</span></font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</span></font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div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DarkSlateGray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DarkSlateGray;">開經偈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DarkSlateGray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DarkSlateGray;">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 color: DarkSlateGray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color: DarkSlateGray;">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</span>義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現在這一品,是《妙法蓮華經》二十八品之中的第十一品──〈見寶塔品〉。「見」是看見。「寶塔」,「塔」又稱為「方墳」,就是佛和祖師的真身供養處,也就是佛的舍利所在處。這個寶塔,是多寶如來滅度之後,一切眾生所造的寶塔。在多寶如來沒成佛之前,他就發願說:「我發願,未來的世界,所有的佛出世,講說《法華經》的時候,我這個寶塔就會在這個法會的前邊,從地湧出來,現到虛空;令在法會中的一切大眾,都看見這座寶塔。」看見這座寶塔,就證明《法華經》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。所以現在釋迦牟尼佛講說《法華經》,這位多寶如來就乘著他這個願力,出現在虛空中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由這一點,我們就知道這部《法華經》有多麼重要了,所以佛最後才說《法華經》。佛先說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以後就說《阿含經》、《方等經》,再說《般若經》,到最後才說《法華》、《涅槃》這兩部經。現在我們在美國,首先講的是《楞嚴經》,其次去年的暑假班講〈普賢菩薩行願品〉,又講了《六祖壇經》;今年就講《法華經》,現在講到〈見寶塔品〉。我們在這一個講堂裏邊,共同研究佛法,這都不是一個小的因緣,可以說是都有很大因緣的;不過,在你沒有得到宿命通和天眼通之前,你不知道這種因緣。但是,你們在這裏能聽到〈見寶塔品〉,你能有機會聽這部經,這就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所現出來的。「品」是品類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可是我們見這個寶塔,一般人所見,都是用眼見。講《法華經》〈見寶塔〉這一品,我們這個「見」,不單單是眼見,心也看見了;不僅僅心見,而是你那個本性所見的。因為多寶如來也是在我們一切眾生的本性裏邊;現,也是現本性的如來;見,也是見本性的如來。所以見本性的如來、現本性的如來,也就是見這個寶塔了!這座寶塔,不是像我們一般所看見的寶塔那麼大,這個寶塔是很高的、很大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方才我說是「心見、性見」,有的人就會不相信這個道理,可是這是最真的道理。一般人只知道是「眼見」,他不知道這個眼,根本就不能見;眼若能見,人死了,這個眼睛還在身上,他怎麼就不能看了、不能見了?證明這個眼睛不是「眼見」,這是我們這個「性見」。說是現在科學發明,把眼睛從人身上拿下來,換到另外一個人身上,還可以見。那也不是「眼見」,那還是「見性」見的。因為眼睛有「見性」,所以他能見;若沒有「見性」,他就不會見了。可是這個「見性」是什麼樣子呢?你看不見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在《楞嚴經》上說:「見猶離見,見不能及」,見也要離開這個見。為什麼你看不見呢?看不見的東西,那是因為見沒有了的嘛!你要是這樣講,你看見的東西,也是沒有的。說這我不相信了!你不相信,所以你就不懂《法華經》的道理。《法華經》是破你一切執著。你「看見物質」這個「見」,是八識的相分所顯現出來的,其實也是個假的;你看不見的那個,才是個真的,真的你就看不見。說:「看不見的,這是真的?真的應該看得見!」就是差這一點。本來你可以見,你自性是圓陀陀、光灼灼的,圓融無礙的。你就因為認這個假的是真的,所以把那個真的也就看不見了;你若把這個假的放下,那個真的你就知道了,那這才是真「你的」呢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我們這個「見」,在《楞嚴經》上專門研究這個「見」──「你這個見,現在汝前,你應該把它指出來是什麼樣子?是哪一種物質?」阿難也沒有法子指得出來,所以說:「見猶離見,見不能及。」見要離開這個見;怎麼叫「離開這個見」?就叫你沒有所執著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那麼,講這個「見」,就是你看不見的,那是「真見」;你能看見的,那都是八識的「相分」,不是那個「見分」。這個道理,要是研究起來,越研究就越妙;現在講這個「見」,就講到這個地方了!所以在《金剛經》上說的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;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」你能不能見著「諸相非相」啊?你那也就是「見猷離見,見不能及」了,也就是你把那個假的要是放下了,真的也就現前了!所以說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所有一切有形有相,皆是虛妄。「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」,你若能見這些個虛妄相不是真的,而是一個虛妄的,這時候,你才能見著如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B2. 示佛知見(寶塔天授二品)分二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C1. 寶塔出現顯示實相 C2. 難易得果證法平等 C1 (分二)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D1. 長行 D2. 重頌 D1(分三)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E1. 寶塔湧現 E2. 分身遠集 E3. 釋迦唱募 E1 (分六)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1. 塔現之相 F2. 諸天供養 F3. 多寶稱歎 F4. 時眾驚疑 F5. 樂說請問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6. 如來垂答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今F1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爾時,佛前有七寶塔,高五百由旬,縱廣二百五十由旬,從地湧出,住在空中。種種寶物而莊校之;五千欄楯,龕室千萬,無數幢旛以為嚴飾,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。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,充徧世界。其諸旛蓋,以金、銀、瑠璃、硨磲、碼碯、真珠、玫瑰,七寶合成,高至四天王宮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」:說完〈法師品〉這個時候,「佛前有七寶塔,高五百由旬,縱廣二百五十由旬」:在釋迦牟尼佛的面前,有七寶塔現出。七寶,就是金、銀、瑠璃、玻瓈、硨磲、赤珠、碼碯;用這七種的寶物,而造的寶塔。這座寶塔有多高呢?有五百由旬那麼高。一由旬,大由旬有八十里,中由旬有六十里,小由旬有四十里。現在這個「由旬」,是大由旬,照著八十里計算,那麼有五百由旬。寬有多少呢?四方來論,這是縱廣。縱,是打橫;那麼橫豎有二百五十個由旬這麼大的面積、這麼多的地方。這麼大個寶塔,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?「從地湧出,住在空中」:從地下湧出來,慢慢上升,最後在虛空裏頭就停止那地方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種種寶物而莊校之」:在這座寶塔的上邊,有種種的寶物,盡是無價之寶──不知道值多少錢的這種寶物,來莊嚴這個寶塔。在寶塔的四周,有「五千欄楯,龕室千萬,無數幢旛以為嚴飾,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」:欄楯就有五千那麼多。欄楯,橫著叫「欄」,豎的是「楯」。龕,是佛龕;室,也就是佛所住的房子。好像我們佛堂這個,就叫「佛龕」,也就叫「龕室」。在這一個寶塔裏,欄楯有五千那麼多,龕室就有千萬那麼多,以及沒有數量那麼多幢旛嚴飾著。幢是圓形的,旛是扁形的。好像這邊有寫字那個,那是用木頭做的;如果是用綢緞布做的,那就叫「旛」了。這個幢旛,也沒有數量那麼多,不知有多少!又垂掛有很多寶瓔珞,又懸掛有寶鈴,有萬億種那麼多。所以,你看!這座寶塔,什麼都具全了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「五千」和「五百由旬」,表示五道的眾生在五道裏頭受苦──本來是六道;因為眾生在這五道裏邊,所以受苦就沒有窮盡。在這座寶塔裏,又有種種的寶龕,裏邊有種種的佛像;這都表示莊嚴這個道品──就是三十七道品。這種的境界,是不可思議的。好像《華嚴經》那種境界,更妙了!彌勒菩薩住的樓閣,那個門有千萬那麼多,每一個門,又變化無窮的那種妙寶莊嚴。那是《華嚴經》的境界,這是《妙法連華經》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瓔珞裏邊是空的,可以裝東西。講到瓔珞想起一個公案: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在《十六觀經》上,阿闍世王把自己的父親給圈到七重禁室裏頭,那個監獄裏有七道牆、七道門,誰也不准去看他爸爸。為什麼呢?因為提婆達多就想要做新佛,他說釋迦牟尼佛是舊佛;他要在佛教裏創革命,要做新佛。那麼單做新佛,沒有國王護持他,他也沒有力量;他就聯合起阿闍世,叫阿闍世做新王──他父親是個老王,他叫他做新王。這提婆達多盡出壞主意,他說:「新王、新佛共治天下。」所以就搞得阿闍世就相信他,他要做新王,把老王就給圈到監獄裏,誰也不准去看;但是可沒有說不准他媽媽去看,他媽媽去看他爸爸,這是他沒有禁令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阿闍世王把他父親圈到七重禁室裏頭,也不給東西吃,連水都沒有得喝。你看!生出這個兒子!你們看怎麼樣啊?這是幾千年以前,這個世界就有這樣的兒子。不給飯吃、不給水喝,也不准任何人去見他,就是想把他餓死。他媽媽韋提希就用瓔珞盛著葡萄漿,去給他爸爸喝。兩個人在那地方就哭起來,說:「這個世界真壞囉!生這麼個兒子,把你關到這裏,也不准你吃東西,這個真壞了!」於是就向佛祈禱:「世尊!佛是有神通的,請您現在來救我們吧!」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時,目犍連尊者和阿難尊者就用神通,從虛空而至就現身了。釋迦牟尼佛身放紫金色光,坐在百寶蓮華中,為他們說《十六觀經》,說這個世界是沒有什麼可留戀的。唉!要是沒有生過兒子的,就不要對兒子也存的希望太大了;如果生一個阿闍世出來,你就做皇帝,一定也一樣給圈到那個監獄裏頭。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樣子的,你若明白了,也沒有什麼;你若不明白,就以為是很好的。明白了,這是如幻如化的,不要太認真了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因為前邊意思沒有講完,所以把它再重講一講。這「七寶塔」,是七種寶貝所造成,高就有五百由旬。這「五百由旬」,也可以說是眾生在五道裏受苦;現在能以把這五道的輪迴都停止了,令眾生離苦得樂。「縱廣二百五十由旬」,縱廣,這就按著「四方」來講,每一方都是二百五十由旬;這是代表二百五十條戒。因為修行人,必須要仗著戒律修行,而能成就道業。四面就有四個二百五十,行住坐臥四大威儀,各有二百五十條戒──行有二百五、坐有二百五、住有二百五、臥有二百五,這合起來是一千。再加過去一千、現在一千、未來一千,合成為三千,所謂「三千威儀,八萬細行」。所以這「二百五十由旬」,就代表這「二百五十條戒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個寶塔從地湧出,有的人就問:「哦!從地下湧出這麼大一個寶塔到虛空,這個地是不是有很大一個的窟窿,或變成很大一個穴道呢?」這不是我們人這思想所可想像的,雖然從地湧出,可是地上並沒有現出一個窟窿來,這個地也不會爆裂,然後寶塔才從地裏湧出。湧出,就是從地裏頭一點一點就昇起來,這就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種種寶物而莊校之」,種種寶物,這就是表示「種種的行門」;修行種種行門,來莊嚴這個道業。「五千欄楯,龕室千萬」,這都是表示「萬善的功德」。「無數幢旛以為嚴飾」,「幢」表示「定」,「幡」表示「動」;定也就是「靜」,動也就是「慧」,這表示「定慧均等」。「垂寶瓔珞」,這表示「智珠垂照」;這個智的智慧,好像一粒明珠似的,垂照一切眾生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在這座寶塔的上邊,懸掛寶貴的鈴,有萬億那麼多。「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,充徧世界」:在寶塔的四面,都放出多摩羅跋栴檀香味,這種香氣充徧大千世界。多摩羅跋,是梵語,翻譯為「性無垢」,就是沒有染污,是清淨的。這是在牛頭山生出來的牛頭栴檀,它這種香,你有一粒牛頭栴檀香,就香遍四十里。「充徧世界」也就表示「福智圓滿」了,福德和智慧,福慧雙圓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其諸旛蓋,以金、銀、瑠璃、硨磲、碼碯、真珠、玫瑰,七寶合成」:所有一切的寶旛和寶蓋,都是用金、銀、瑠璃、硨磲、碼碯、真珠、玫瑰七寶合成。旛蓋,這是「頂法」,表示佛法是最高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一)金──是金子;金子也是代表一種智慧。什麼智慧呢?代表我們人的堅固志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二)銀──它的色是潔白,非常的潔淨,這代表的一種清淨行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三)瑠璃──是瑩徹無礙,在裏邊也可以看見外邊,外邊又可以看到裏邊;這表示一種明了的智慧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四)硨磲──你看著那個硨渠石,好像車輪轉來轉去的,這有一種轉動的相;這種轉動的相,代表我們這一種的委屈心。人修道,要能忍、能讓,有一種委屈的心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五)碼碯──是一種雜色的,在裏邊有紅色、黃色、白色,又有玉的那個色;因為有這麼多種顏色,這表示萬行智,所謂「萬行莊嚴、萬德莊嚴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六)珍珠──是圓明又有光,表示我們圓融無礙的一種智慧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七)玫瑰──這不是玫瑰花,是一種玉,叫「玫瑰玉」。這種玉有一種溫潤的性,代表我們這個溫潤的智慧。溫,是溫暖;潤,是滋潤。好像這個玉,上面總像有水似的,但不是水,這叫「潤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座七寶佛塔,是用這七寶來造成的,「高至四天王宮」:高到四天王宮這個地方。四天王的宮殿,是在須彌山的半山腰,還沒有到須彌山頂;這座七寶佛塔,和這四天王宮一樣高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2. 諸天供養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三十三天,雨天曼陀羅華,供養寶塔。餘諸天、龍、夜叉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睺羅伽、人非人等,千萬億眾,以一切華香、瓔珞、旛蓋、伎樂,供養寶塔,恭敬尊重讚歎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三十三天,雨天曼陀羅華,供養寶塔」:從這三十三天,像下雨似的,散下來曼陀羅華;曼陀羅,是梵語,翻譯為「白色的花」,又叫「適意花」。用這種白色的適意花,來供養這座七寶佛塔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什麼是三十三天呢?三十三天,在須彌山的頂上;因為在須彌山頂上的四方各有八方──東邊有八天、西邊有八天、南邊有八天、北邊有八天,這四八合起來,是三十二天,再加上中央的一天,這叫「三十三天」。這個忉利天,就是第三十三天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有的聽過經的人,就知道這三十三天的天主,他宿世的因果;沒有聽過經的人就不知道這天主是怎麼樣一個來歷。有一些個外道就認為天主是最高的了;實際上,天主在佛教裏,只是一個護法而已。不要說他坐著,他甚至於連站的都要在佛那個講堂外邊當著護法,在那兒給守著門口。這在佛法裏來講,是看著門的;那麼外道就認為他是最高無上的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三十三天的每一天都有天主,這天主怎麼樣做的呢?我現在告訴你們各位: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在無量劫無量劫以前,有三十三個女人;這些個女人之中,其中有一位做領袖的,她帶領這些個人做善。這位領袖,她原來是個很貧窮的女人,她看見有一座佛堂,裏邊有佛像。可是這佛堂的屋頂壞了,一下雨,佛像就被雨淋了。於是她就發了慈悲心,又發了喜捨心,發心來修這座廟。因為她太窮了,所以也找不著有錢的人來幫忙,於是就找了三十二個窮朋友,都是女人,她說:「這座廟都壞了,我們應該把它修好了!」這些個窮朋友雖然窮,大約都還有一點錢在手裏,或者妳出一萬、她出兩萬,那個人出三萬,這麼集腋成裘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怎麼叫「集腋成裘」呢?就是在狐狸的腋下這地方,毛最柔軟,那個皮也最保暖;就單單要這個地方這一塊皮,大約只有一、兩寸那麼樣子。那麼想做一件皮襖──就是皮大衣,大的狐狸皮的衣服,那是最輕又最暖,在我北方,那最值錢的。那麼一隻狐狸不夠,就要用很多的狐狸才夠做這麼一件皮襖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她們也就一個人修這座廟修不了,那麼集成三十三個人,大約就有三十幾萬;於是就請工人把這座廟修好了。這廟修好了,她們的功德也都圓滿了;功德圓滿之後,但是人生無常,這三十三個女人也都會死的。她們也都無疾而終,沒有什麼病就死了;一死,飄飄颻颻地就升到忉利天做這三十三天的天主,每一位女人做一個天的天主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是她們修廟的功德升天了!所以我們現在要造一個大的道場,有幾個護法就發心了,說:「我將來要買這個道場,我要做工,做工所得的錢,我要給這個 Payment(付款)。」有的人就說:「我到那地方去作苦工,造這個 loft(樓上的廳堂),或者修什麼工,我去出人工。」這叫有錢就出錢、有力出力;所以我們這個道場,我相信一定會成功的。我們也集腋成裘,你們各人都發發心!從來我也沒有向人化過緣,因為現在有了事情了,我要向大家化緣;我們每一個人,都要有多少錢都趕快拿來,一個 cent(一分錢)也不要留在你自己那兒。我這個不化則已,要化就要真化的!不是你一個 cent 也不可以留,你若有這麼大的力量,就拿出這麼大的力量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有的人心裏就講:「哦!這個法師真厲害!」你才知道嗎?你應該早就知道!那麼這個三十三天的天主,就是做功德才成的;我們現在再不要升到那三十三天,我們造成百千萬億的天。我們每一個人現在來發心造道場,將來都不止做「天主」,我們做一個「佛主」,將來比那更高超!我們這是要轉大法輪。你們誰也不要怕我,我和你們化緣,這是為你們作著想,叫你們種善根;不是對你們不好,這是對你們真正的好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我又想起在東北化緣我所說的話。我說什麼呢?我說:「我們現在到你家裏來了,你們應該生歡喜心。為什麼要生歡喜心呢?我們是給你送德性來。我們給你送道德,你就應該把握機會種福德;什麼叫福德呢?我們三緣寺現在要造寺院,你如果有錢就布施出來。」所以到那個地方,我和他一講,本來我不會說什麼,但是那一些個大約也都是笨人聽笨話;所以我這麼一個笨人一說,把那些個笨人就都發心了,就爭先恐後,這個說:「啊!我攢了十幾年,攢了多少多少錢,現在我都拿出來做布施。」那個說:「我那兒有首飾,我也捐出來。」首飾,就是金鐲子之類的。有的最捨不得的那個東西都捨了、都布施出來。這是我在東北那時候有過這麼一個經驗;所以到現在我來到這個國家這麼多年,這頭一次要化緣,你們有錢就趕快拿出來,不要等著我搶!不要害怕,我不會搶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* * *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現在我們在這兒學佛法,開這暑假班。那為什麼有要先舉行觀音七呢?觀音七,就是請觀音菩薩來幫助我們參加暑假班的人。因為第一個暑假班,就有很大的魔障發生;第二個暑假班,也有不大不小的魔障發生。我知道今年第三個暑假班人會多,但是魔障也不少──不是不大不小,可以說不少魔障;不少,就是多。所以先打一個觀音七,請觀音菩薩來幫助我們每一個人消除業障。可是每一個人的業障太多了,觀音菩薩甘露雖然常徧灑,但是因為人的業障太多,有的人就已生了自心魔。自心魔,就是自己沒有了主宰,就被魔牽著跑。所以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,很值得人憂慮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我們在這兒參加這個暑假班,你若想好,就冤孽找──你要想好嗎?那個冤孽就找你;你想要成佛,就會受魔考。我們這些參加講修班的人,不要打那麼多的妄想,一心一意學佛法。聽講經時,要做筆記;坐禪的時候,就要不打妄想。能這樣,魔障不會這麼容易發生。現在有人發生魔障了,我們大家沒有發生魔障的,都應該用這一種觀想的力量來幫助他。幫助什麼呢?就幫助這個人把魔障退出去,業障消除。所謂「修真有份,近道無魔」,真修行,人人都有份的,就有一股份;修道,就沒有魔障。因為我是這樣給大家觀想,各位也應該這樣觀想,不要隨著境界轉。這是大眾都應該知道的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* * *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餘諸天、龍、夜叉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睺羅伽、人非人等」:在其餘的,又有天龍八部。這個天和龍,屬於「善心所」;夜叉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睺羅伽、人非人等,這是表示「惡心所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在這個三十三天,這又表示菩薩的五個階位──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,這叫「三十」;十地,這叫「三十一」;等覺,叫「三十二」;妙覺,叫「三十三」。分出來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、等妙二覺,這也可以說是六個位子,有的時候說五個位子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一)天:就是天上的天人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二)龍:你們各位都知道這個龍了,龍是變化莫測的。牠有神通,可以變大、又可以變小,又可以有、又可以無,所以叫「神物」。神,就是不可思議。牠怎麼做龍的呢?牠怎麼有神通,還做畜生身呢?就因為牠在往昔修道的時候,乘急戒緩;修大乘法很精進,可是不守戒律。因為修大乘法,所以就有神通;因為不守戒律,所以就變成龍身。好像這飛禽,為什麼牠做飛禽?就因為牠好高騖遠,一天到晚總想飛,所以就變成飛禽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三)夜叉:也是八部裏頭的一種,牠叫「捷疾鬼」;捷疾,就是飛得很快的。夜叉,有地行夜叉、空行夜叉、飛行夜叉。水裏頭也有夜叉鬼,天上也有夜叉。講起來這夜叉,牠是很厲害的,有的專門吸人的氣;好像有的人,他的氣很弱的,吃的什麼好東西也不夠氣,這大約是有夜叉鬼把他氣給吃去了。有的夜叉會喝人的血,或吸人的精。有這麼多種種的夜叉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四)乾闥婆:這是玉帝的樂神,又叫「嗅香神」,他歡喜聞香。玉帝常常燒一種香,他聞這種香氣就來了;來了,玉帝就請他給奏音樂,所以他就是玉帝那地方的一個奏音樂的神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五)阿修羅:阿修羅脾氣最大的,你看誰脾氣大,誰就是阿修羅。人有人的阿修羅,鬼有鬼的阿修羅,畜生有畜生的阿修羅。好像我們這兩隻鴿子,「七菩提」就沒有那麼大脾氣,那隻「十二因緣」脾氣很大的,很大火氣的;那就是畜生裏頭的修羅。「七菩提」已發菩提心,就沒有脾氣了;牠因為還在「十二因緣」這個「無明」裏頭轉,所以脾氣就大。脾氣就是無明;有無明,就有大脾氣。阿修羅,翻譯為「無端正」,又譯為「無酒」;他們在天上有天福,能享受天人的那個福報,可是沒有天權。因為沒有權力,他就常常想要爭權;所以常常和天兵天將就作戰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六)迦樓羅:這就是大鵬金翅鳥。大鵬金翅鳥一個翅膀,就有三百六十由旬那麼大。牠翅膀一搧,就可以把海水搧乾了。海水搧乾了,不單魚、鱉、蝦、蟹露出來,就是龍也都露出來。因為牠這一翅膀把海給搧乾了,那個龍還沒有等到變化,牠一嘴就給叼起來吃了;牠吃這個龍,就好像我們吃麵條那樣,一口就吞下去了,吞很多的龍,吃得很快的。因為牠把龍給吃得沒有多少了,龍王就到釋迦牟尼佛那兒去求救;釋迦牟尼佛就給牠一件袈裟,叫牠們所有龍子龍孫都繫上一條袈裟線,這樣大鵬金翅鳥再到那兒,就吃不著龍了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大鵬金翅鳥吃不著龍,牠也到佛那地方,對佛說:「世尊!您慈悲,把龍是都救活了,可是把我們大鵬金翅鳥這種類都要給餓死了。我們就是吃龍來治飢餓,現在龍沒有了,我不能吃了,就要餓死了!」釋迦牟尼佛說:「你們不會餓死的!我令所有的弟子應供的時候,都先給你們送一份供養,你們自然就可以吃飽了!」從此之後,出家人在吃飯之前,必須要送出去一點東西,這就是給大鵬金翅鳥吃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七)緊那羅:翻譯為「疑神」;因為牠像人,可是頭有一個犄角,讓人看見就會生出懷疑。牠也是玉帝那兒一個樂神,專門奏法樂。玉帝很歡喜音樂,他常常開慶祝會或舉行法會,或者就叫樂神給奏音樂,還有一些個天人也就在那兒跳舞;天人也會跳舞的,這是因為他歡喜起來,就忘形了,就都跳舞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八)摩睺羅伽:翻譯為「大腹行」,就是大蟒蛇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以上就是天龍八部,以及人非人等等,有千萬億眾這麼多。「以一切華香、瓔珞、旛蓋、伎樂,供養寶塔,恭敬尊重讚歎」:他們都用那種種的華、種種香,種種瓔珞、寶旛、寶蓋,以及種種的音樂或者種種的技藝。技藝,就是好像有人學打瑜珈,這也是技藝之一;或者舞劍、打功夫,這都是技藝之一。那麼這個技樂,或者吹一吹口琴,這是音樂的伎樂。用以上的種種名貴的物質或伎樂來供養這座寶塔,並且大家又恭敬、尊重、讚歎這座寶塔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3. 多寶稱歎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爾時,寶塔中出大音聲,歎言:善哉!善哉!釋迦牟尼世尊!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,佛所護念妙法華經,為大眾說;如是!如是!釋迦牟尼世尊!如所說者,皆是真實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一段文,這是寶塔中,多寶如來證明釋迦牟尼佛在這兒說《法華經》是真實不虛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,寶塔中出大音聲」:這一切天龍八部、天人大眾供養寶塔之後,在這時候,住在虛空中的寶塔裏邊,發出來一種最大的、最微妙的音聲。「歎言:善哉!善哉」:就讚歎了。讚歎誰呢?讚歎釋迦牟尼世尊。就說「最好囉!太好了!」什麼呢?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釋迦牟尼世尊,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,佛所護念妙法華經,為大眾說」:釋迦牟尼佛能以最平等、最普遍的這種大智慧,來教化菩薩這種的法語;這十方諸佛常常來保護著你,以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來給大眾講說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如是!如是!釋迦牟尼世尊!如所說者,皆是真實」:就是像這部《法華經》這樣!就是像這部《法華經》這樣!釋迦牟尼世尊!如他所說的法,都是真實不虛的,你們大家都要相信,不要生懷疑心。釋迦牟尼佛說法,多寶如來就來給證明,說他說的是對的、是真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釋迦,譯為「能仁」;牟尼,譯為「寂默」。能仁,就是慈悲普度眾生;寂默,就是清淨修成己德──清淨修成自己這個德了。能仁,也就是個動;寂默,也就是個靜。這動中有靜、靜中有動,動不礙靜、靜不礙動。也就是「動就是靜」──在這個動裏邊,也就是靜,動而不動;在這個靜裏,也就是動,它靜而不靜。靜而動、動而靜,就是在靜中,也有動的功用;在動的時候,也有靜的功用,所以叫「不二法門」。你凡夫看見是二,在你開了智慧了,它是一個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釋迦牟尼佛雖然在靜中,而可以普化眾生;雖然普化眾生,而還在這個靜定的裏邊。所以它妙,也就在這一點。你若不明白這個道理,我舉一個很淺的例子,你一定會懂的,因為我懂。就是說睡覺的時候和醒著的時候是一樣,醒著的時候和睡覺的時候也是一樣。這你明白了吧?這個不用說那麼多,「靜不礙動、動不礙靜;靜即是動、動即是靜;靜而不動、動而不靜」,說的什麼話?現在我這一講,說是「睡覺就是醒著,醒著就是睡覺」;你若能覺得你醒著也就睡覺,那就不睡覺也不要緊的。是不是啊?因為你睡覺也不覺得是醒著,所以就一定要睡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個譬喻的睡就是「迷」,醒著就是「覺」。這是很聰明的一個思想,可是,還是在睡覺中的思想,不是醒的時候的思想。聰明是聰明,但是還睡著覺呢!睡覺,雖然有聰明思想,也沒有用的。怎麼說呢?你不要信有前生或者來生,這個我們暫且不要講它;我就問問你:你在睡覺的時候,知不知道?晚間你睡覺,知不知道白天你做的什麼事情?你白天所行所做,是不是在你睡覺的時候還都記得?我相信,在凡夫的境界上,絕對不會記得;睡覺了,把什麼都忘了。作夢,雖然想起來一點點,也不清楚、也不知道是夢。所以在睡覺的時候,既然把昨天所經過的事情忘了,明天沒來的事情也想不起來──想不起來,也就是不知道;記不住了,也就是忘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那麼你想一想:就是在這個世界上,昨天的事情,我們睡覺的時候就忘了;明天的事情,睡覺的時候也想不起來,也不知道明天有什麼事情。有人說:「有的時候,我作夢很靈驗的,我晚間一作夢,夢到什麼,第二天就遇著什麼了。」那是你的靈感,並不是你自己知道;或者佛菩薩幫助你,給你一個預兆──預先給你那麼一個境界,叫你知道。這也都不算你自己知道!你想一想,昨天和明天的事情都不知道,那麼前生和來生的事情,你怎麼會知道?就是昨天和明天的事情,你就弄不清楚了;那麼前生和來生,那你更糊塗了!並且就好像在夢中似的,所以你睡覺就作夢。我們現在人生也就是睡覺呢!也就是作夢呢!你若能覺悟這是睡覺、這是作夢,那就會有點辦法了。你若還認為這個都是真的,就好像──喔!我吃飽了飯就不餓了,這真是妙啊!你若認為這個是妙,你那個就不妙了!所以,看你選擇哪一個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4. 時眾驚疑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爾時四眾,見大寶塔住在空中,又聞塔中所出音聲,皆得法喜,怪未曾有,從座而起,恭敬合掌,卻住一面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四眾,見大寶塔住在空中」:就當爾之時,當大眾聽見這座多寶佛塔出大音聲,讚歎釋迦牟尼佛這個時候,這四眾弟子都看見大寶塔住在空中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我們這個寶塔都是在地上,為什麼多寶如來的寶塔在空中呢?這空中現出一個寶塔來,寶塔要有基礎,怎麼會停在虛空中呢?這現在有很好的證明。你看人造衛星就可以在虛空裏頭那軌道上飛來飛去,又有太空站可以停在太空那兒。你們想一想,人的力量都尚且可以做到這種微妙的境界,何況佛法呢?這佛法是更微妙不可思議的。這座寶塔停在虛空中,這也等於一個太空站一樣的。我們現在是太空時代,可以把飛機放在太空站那個地方,然後再飛到第二個世界去,這都不出奇的。所以這座寶塔在虛空裏頭,這一點也都不出奇!寶塔住在空中,這有一種表法,表示什麼呢?表示「無所住」,就是「無所執著」。寶塔雖然住在虛空,虛空裏本來是虛空,怎麼可以住呢?這就是令人不要執著,無所著住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又聞塔中所出音聲」:四眾弟子又聽見從這寶塔裏邊,發出微妙的大音聲。「皆得法喜,怪未曾有」:這所有的四眾弟子在這時候,都得到法喜充滿;就是聞到這個法,生出歡喜心,就把憂愁都忘了。難怪你打這個妄想,說寶塔怎麼能會停住在虛空裏呢?當時這四眾弟子都是很奇怪的:「啊!這太奇怪了!怎麼寶塔會停在虛空裏頭呢?從來都沒有的。」「從座而起,恭敬合掌」:這四眾弟子本來都在那兒坐著,現在大家都站起來了,而且恭敬合起掌來,這身也恭敬、心也恭敬。「卻住一面」:卻,就是「退」;從他們座位退到一邊去。為什麼他們站起來,又退到一邊?這他們現在是有所懷疑、有不明白的地方,怪未曾有,想要請釋迦牟尼佛給答覆這個問題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四眾弟子,就是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什麼叫「比丘」?比丘有三種的意思,所以不把它翻譯過來,還是仍然用這個梵語。翻譯過來的意思,就是「乞士、怖魔、破惡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一)乞士──就是「上乞法於諸佛,以養法身;下乞食於眾生,以滋慧命」。這個乞士,他要平等來乞食;乞食有什麼好處呢?乞食,是給眾生有種福的機會。眾生應該供養三寶,才能得到這種福德;如果不供養三寶,他就福薄了;這福報薄,就一天比一天要受苦。那麼有很多人都不懂得供養三寶,所以比丘就要去乞食。這個乞食,對比丘本身來講,一方面減除自己的貪心;對於居士,能生出一種布施供養的心。怎麼說減少自己的貪心呢?他乞食的方法,是「次第乞食,不越貧而從富,不越賤而從貴」,就一個門口挨著一個門口去乞食,不是這一家窮,我就不向他乞食,到那有錢的家裏去乞食;也不是說這一家很微賤,我不向他來乞食,到那個尊貴的家庭去乞食。不是的!要沒有分別心,要平等平等給眾生來種福,這是比丘的一個意思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二)怖魔 ──有人出家修道,這天魔都不高興的;你到這兒來學佛法也一樣的,那魔王都不高興你來學佛法,魔王想盡他的方法,來想叫你不學佛法。你若出家呢?那魔王更不高興了、不歡喜了!為什麼?因為魔王少了一個眷屬。所以當比丘受具足戒,登比丘壇的時候,有三師七證。三師,就是得戒和尚、羯摩和尚、教授和尚;七證,就是有七位尊證來證明你受戒了。這三師七證,就代表十方諸佛傳授佛的戒法。在這時候,戒壇的羯摩和尚問戒子:「你已發菩提心否?」戒子答:「已發菩提心!」又問:「你是大丈夫否?」答:「是大丈夫!」答過這個話之後,地行夜叉就傳報給空行夜叉;空行夜叉就飛到天上去告訴魔王,說:「在人間,現在又有一個眾生某某,他出家了,做比丘了!」魔王一聽這個話,他那宮殿當時就震動了,就好像地震似的;那個宮殿一震動,魔王就生了恐懼心了,這叫「怖魔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(三)破惡──破除這一切的煩惱惡。我們人有煩惱,這是與生俱來的;你一生來,就帶來煩惱了,所以降生的時候,就會哭、會發脾氣。現在把煩惱破了它;破了煩惱,就是菩提,就發菩提心了。所以比丘有這三個意思,那麼「多含不翻」;它包含著這三種意思,你如果把它翻譯過來,只有一種意思,所以保留這個「比丘」的名字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比丘尼,就是出家修道、受具足戒的女人。優婆塞,就是在家的男居士;優婆夷,就是在家的女居士。優婆塞,翻譯為「近事男」,就是親近三寶的一個男人;優婆夷,翻譯為「近事女」,就是親近三寶的一個女人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5. 樂說請問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爾時,有菩薩摩訶薩名大樂說,知一切世間天、人、阿修羅等,心之所疑,而白佛言:世尊!以何因緣,有此寶塔從地湧出,又於其中,發是音聲?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」:在四眾合掌,身心恭敬,卻住一面的時候,「有菩薩摩訶薩名大樂說」:有位菩薩中的大菩薩,他的名字叫什麼呢?叫「大樂說」。這位大樂說大菩薩,他最歡喜說佛法,最歡喜說;大約參加我們這個禪七,他是不受歡迎者。沒有人歡迎他,因為他太歡喜說了;我們這兒都不講話,很少人講話的;不過他如果來,也勉勉強強都可以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知一切世間天、人、阿修羅等,心之所疑,而白佛言」:他知道一切世間的天上的人、人間的人,以及阿修羅等,心裏所懷疑的事情,就代表法會的大眾,向佛請法。於是對佛說,「世尊!以何因緣,有此寶塔從地湧出,又於其中,發是音聲」:世尊!這是個什麼因緣呢?為什麼有這樣一個寶塔,從地湧出來,而現到虛空中?又從寶塔裏邊發出這麼大的微妙音聲,這是什麼道理呀?現在一切天人全都懷疑這件事情。請釋迦牟尼佛、請老師您慈悲,來為我們講一講這種因緣,我們現在都懷疑這件事情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個「菩薩摩訶薩」本來講過很多次了,常來聽經的人,都知道這是怎麼樣一個意思。不過有很多沒有聽過經的,我要是不詳細講一講,我相信初聽經的人不會懂,所以再講一講,和方才講「比丘」,一樣的意思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何謂菩薩?菩者覺也,薩者情也;就是「覺有情」,覺悟一切的有情。又可以說是「有情覺」,有情中的一位覺悟者,也就是眾生裏邊一個開悟的人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摩訶薩,是大菩薩,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。這一位菩薩,不單是眾生中的覺悟者,而且又能自利利他、行菩薩道。菩薩道,就是只要對人有好處的事他都去做,不管自己怎麼樣;要教化一切眾生、度脫一切眾生,令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,所以這叫「大菩薩」。菩薩發心,是為眾生而捨生命,也都願意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,行菩薩道的時候,他曾捨生命有一千次;為教化眾生,有眾生不聽教的,他甚至於把生命不要了,也要去度這個眾生、教化這個眾生,所以這是行菩薩道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菩薩道不是那麼容易行的,你們聽沒有聽過佛的弟子舍利弗發菩薩心,行菩薩道?舍利弗尊者因為聽見釋迦牟尼佛讚歎菩薩,說這菩薩道最高、最妙,這就是成佛的一個道路;他也想要快點成佛,所以他也發心行菩薩道。這舍利弗他最聰明了,在釋迦牟尼佛這些個聲聞弟子裏邊,他是很聰明的,記憶力也非常好;所以他聽見行菩薩道好,他就發願行菩薩道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發願行菩薩道,就走到路上去,心裏想:「嗯!無論遇到怎麼樣困難的事情,我也一定要做!我也一定要行這個菩薩道!我要學釋迦牟尼佛捨生命的精神!有人向我化緣,無論化什麼東西,我都給他!化我這生命,我也給他!」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正這麼走著,就遇見一個人,他一看!這個男人怎麼一邊走一邊哭呢?很奇怪,他當然是有困難的問題了!我行菩薩道,應該解決他的困難,幫助他。便問:「你這位先生!你這位紳士、Gentleman!你為什麼哭呢?」這個人說:「我這個問題,沒有人可以幫得了我,因為這個太難了!」舍利弗說:「不一定吧?我可以幫助你呀!你向我講一講啦!」這個人說:「你真可以幫助我?我相信你不會幫助我,我和你說也沒有用!」舍利弗說:「無論你怎麼樣困難的事情,我都可以幫忙你!」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個人說:「我母親有病了,病得沒有藥可治;去看醫生,醫生說我母親這個病,需要活人的眼睛來治。我到藥材店去買活人的眼睛,可是到什麼地方也買不著,沒有賣的!我想買活人的眼睛買不著,那我母親這個病不會好的!」若到現在就可以了,現在你看那眼睛庫,有很多眼睛,可是那個時候沒有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舍利弗說:「那不要緊,只要一個眼睛嗎?來!我把我的眼睛給你啦!」於是自己拿出一把刀,就把自己的眼睛挖下來一隻。挖下個右眼睛,就給這個人說:「你拿回去給你母親吃了。」這個人拿起一看,說:「啊!我不是要右眼睛,我是要左眼睛。這個右眼睛沒有用!唉!你這眼睛很臭的!」拿起就摔到地下,用腳就給踩碎了。這時舍利弗一看,「哎呀!這個菩薩道真是難行啊!我都是行不了菩薩道了,回去還是修小乘法了!」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你看!舍利弗那麼聰明的人,都行不了菩薩道。他這一說「不行菩薩道了」,和他化緣這個人即刻就踴身虛空,原來是一個天人來試驗他。他那個眼睛本來是挖下了,現在又恢復原狀了。他就好像作夢似的,「這是怎麼一回事?我怎麼把眼睛挖下來了,現在這個眼睛又沒有挖下來?」啊!這原來這是一種境界,這個境界他不認識,所以就不能行菩薩道了。這是這舍利弗認為菩薩道難行。你們各位要行菩薩道的時候,切記不要學舍利弗那樣子!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6. 如來垂答(分三)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1. 超答何故湧出 G2. 追答何因有塔 G3. 答何故發是音聲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今G1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爾時,佛告大樂說菩薩:此寶塔中,有如來全身,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,國名寶淨,彼中有佛,號曰多寶;其佛行菩薩道時,作大誓願,若我成佛,滅度之後,於十方國土,有說法華經處,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,湧現其前,為作證明,讚言善哉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,佛告大樂說菩薩」:當爾之時,大樂說菩薩請問佛這個因緣。佛就告訴大樂說菩薩,大樂說菩薩!你問這個因緣,現在我告訴你。「此寶塔中,有如來全身」:在這座寶塔裏邊,有如來的全身。是哪一位佛呢?「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,國名寶淨,彼中有佛,號曰多寶」:這位如來在過去世時,這可算不過來那麼多的劫數以前,由我們這個世界向東方來算,有沒有數量,千億、萬億、億億那麼多阿僧祇、那麼多的無量數世界;有個世界,國土的名字就叫寶淨國。在這寶淨國土裏邊,有一位佛的名號是「多寶如來」。「其佛行菩薩道時,作大誓願」:這一位佛在因地沒成佛以前,他修行菩薩道的時候,曾經發了一個最大的誓願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所以行菩薩道的人都要發願。好像現在我們這果寧、果前、果先,都是行菩薩道呢!他們把這個佛法,我給他們講過,他們又給你們講。這個果修和果逸就不願意了,說:「怎麼沒有說我們兩個人呢?」現在也提一提,果修也是行菩薩道的,但是不要行小乘法;果逸也行菩薩道。你看!女人也不肯後人、也不願意落後!所以給你們講佛法,你們都要注意聽,要特別聽他們講,因為他們所講的,比我所講得更好。的確的,因為我講,是講的中文,翻譯成英文,那就是聽著不太流利;流利,就是很好聽的。在行菩薩道的時候,就要發一個願。你看!我方才想說的話還沒說完呢!都被他們一笑,把我笑得幾幾乎忘了!我告訴你們,果前曾經發過這麼一個願,他說,他願意做畜生去度畜生;所以我說:「現在這鴿子,這都以前發過這個願的。」那麼我就叫他說,你改成「眾生」好了,不要一定說「畜生」。這是在他那個願上,有一點是我給他改的,改了一個「眾生」;這眾生是很多很多的,什麼都可以說是眾生了。所以為什麼要師父?你發願的時候,也給改正一下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一位多寶如來做菩薩的時候,發一個大誓願,他發什麼大誓願呢?「若我成佛,滅度之後,於十方國土,有說法華經處」:這個也是有個「我」,不過他這個「我」,不是一個自私的我;是一個布施的我、無我之我。行菩薩道就要「無我」了!因為這一位多寶如來他最歡喜《法華經》。他說《妙法蓮華經》是最妙了!這真是微妙不可思議!我也因為這一部「妙經」,我要發一個「妙願」!我這個妙願是什麼?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他說,我若成佛的時候,等到我圓寂、入涅槃之後,在十方所有的諸佛國土中,只要有演說《法華經》的地方;「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,湧現其前,為作證明,讚言善哉」:我入涅槃之後,有人給我造個塔、造個廟;為著聽這一部《法華經》的緣故,我的塔廟從地湧出現於這十方諸佛的道場前,為說《法華經》的這一位佛作證明,又會讚歎說:「真好啦!這是最好了!最好了!現在又有佛在這兒講《法華經》了!我又可以聽《法華經》了!」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多寶如來發這麼一個妙願,所以現在釋迦牟尼佛,距多寶如來有無量無量無量阿僧祇劫這麼遠的時間,說這部《法華經》,他還從地湧出來給作證明。哦!他高興得不得了,讚歎這位佛說:「啊!最好了!再好都沒有了!我又來趕這個法會,聽《法華經》來了!」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2. 追答何因有塔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彼佛成道已,臨滅度時,於天人大眾中,告諸比丘,我滅度後,欲供養我全身者,應起一大塔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位多寶如來在行菩薩道的時候,發這種的願。「彼佛成道已,臨滅度時,於天人大眾中,告諸比丘」:所以,這一位多寶如來成佛之後,將要入涅槃的時候,在天人大眾之中,告訴這一切的比丘。這比丘,就有比丘尼,又有優婆塞、優婆夷。有的人說,多寶如來成佛的時候,沒有說法,所以他發願來護持說《法華經》的這位佛。這個說法,是不一定的,因為在這經文上有「比丘」;這「比丘」,就是他所說法度的這些個比丘。那麼他臨入涅槃的時候,就對一切比丘說,「我滅度後,欲供養我全身者,應起一大塔」:等我入涅槃之後,想要供養我全身的弟子,應該用七寶造成一座大寶塔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3. 答何故發是音聲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其佛以神通願力,十方世界,在在處處,若有說法華經者,彼之寶塔皆湧出其前,全身在於塔中,讚言善哉善哉。大樂說!今多寶如來塔,聞說法華經故,從地湧出,讚言善哉善哉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其佛以神通願力」:因為這一位多寶如來,吩咐他所有的弟子應該給他造一個大寶塔,所以這位佛以神通的願力──用他這種的不可思議的神通、不可思議的願力。在「十方世界,在在處處」:在十方所有的世界,只要你說出有一個地方,有一個所在。十方,就是東、西、南、北這四方,再加上四隅;四隅就是「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」;這八方,再加「上方、下方」,這合起來,是十方世界。這十方世界,不是就僅僅這十方世界,每一方世界,又有百千萬億那麼多的世界。在這個百千萬億世界裏邊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若有說法華經者,彼之寶塔皆湧出其前」:假設有佛出世,就在那說《法華經》,多寶如來的寶塔,一定會從地湧出,出現在這位佛的前邊。「全身在於塔中,讚言善哉善哉」:這位多寶如來雖然滅度入涅槃這樣久了,可是他的全身還現出來在這座塔裏邊。又從塔中,發出大音聲,讚歎這一位說《法華經》的佛:「太好了!太好了!我現在又遇著世尊說《法華經》!」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大樂說!今多寶如來塔,聞說法華經故,從地湧出,讚言善哉善哉」:釋迦牟尼佛又叫了一聲,大樂說菩薩!現在多寶如來的佛塔,因為要來聽這《法華經》的緣故,所以從地裏邊湧出來,發出大音聲來讚歎說:「真好!真好!這一次又遇著說《法華經》了!」這個「善哉、善哉」說了兩次,這是讚美之中又讚美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E2. 分身遠集(分七)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1. 樂說請見多寶 F2. 佛告分身應集 F3. 樂說請集分身 F4. 如來放光遠召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5. 諸佛告眾同來 F6. 嚴淨堪忍國界 F7. 與欲開此寶塔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今F1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是時,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,白佛言:世尊!我等願欲見此佛身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是時」:就是在這個時候,「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,白佛言」:大樂說菩薩代表法會的大眾向佛來請法。這位菩薩在法會上請問佛,怎麼說是如來的神力呢?他怎麼不說是他自己的神力呢?因為在這個法會,一切一切的境界,都是如來威神力的表現;就是這位大樂說菩薩請問這個道理,也是如來的神力加被他,令他有這種的智慧來請問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大樂說菩薩聽見寶塔裏邊出大音聲來讚歎釋迦牟尼佛,只聞其聲,未見其形──聽見這個佛音聲了,可是沒有看見佛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;所以現在他也就生出一種好奇的心,這也就是如來的神力令他來問的。他所問的,是代表一切的天人來請問佛的,因為一切天人的心有所懷疑:啊!這座寶塔裏邊出這麼大的音聲,是不是在那個地方有麥克風?或者 Radio(收音機)?是不是真正有位佛在那個地方呢?我們現在大家想要看一看這位佛,這一位佛是不是有一種特別的樣子呢?這些個天人都生出一種好奇心和懷疑心,不知道是不是真有佛在那兒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大樂說菩薩他是很願意說的,於是就請釋迦牟尼佛說給他聽一聽,所以他就對佛說了,「世尊!我等願欲見此佛身」:世尊」!我們大家都願意瞻仰多寶如來,願意看一看出這麼大音聲這一位佛的全身。這好像小孩子聽說家裏來一個賓客,他沒有見著,他說:「啊!我也要看一看,我也要見一見這個貴客!」也就是這個意思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2. 佛告分身應集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:是多寶佛有深重願,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,出於諸佛前時,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,彼佛分身諸佛,在於十方世界說法,盡還集一處,然後我身乃出現耳。大樂說!我分身諸佛,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,今應當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」:釋迦牟尼佛就告訴大樂說這位大菩薩,「是多寶佛有深重願」:你要看一看多寶佛的全身,可有一件,多寶佛在過去生中,還沒有成佛以前,他又發了一個深重的大願。這個願也是很妙的,他發什麼願呢?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,出於諸佛前時」:我這個寶塔,因為前去聽《法華經》的緣故,出現在這位佛前面這個時候;「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」:假設有人想見我全身的四眾弟子,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彼佛分身諸佛,在於十方世界說法,盡還集一處,然後我身乃出現耳」:講說《法華經》的這位佛,他有分身諸佛;分身,就是化身。不單釋迦牟尼佛有千百億萬化身,每一位佛說法,都有千百億萬化身。這時候,講說《法華經》這一位佛,要把他在十方所有的世界去說佛法、教化眾生,這所有的分身諸佛,統統聚集在一處。因為我的願力,願意這一位說《法華經》的佛所化的身,完全都歸回來到一起;盡,是完全;還,是回來;集,是聚集到一處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所有這位佛的分身,就從十方都回來到一方,這是「萬殊仍歸一本」。所謂「一本散為萬殊,萬殊仍歸一本」;這一位佛,化出無量無邊的佛,無量無邊的佛,又回來成為一位佛。你說這種境界,凡夫是沒有法子知道的;所以叫《妙法蓮華經》,它就特別的妙,妙到人所想像不到的那個地方。等這一位說法的佛所有的分身佛都還集到一處,然後我這個身就出現來了。因為在過去,多寶如來發這種的願力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大樂說!我分身諸佛,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,今應當集」:釋迦牟尼佛又叫了一聲,大樂說菩薩!你要知道,我現在所分身到十方世界去的一切分身佛,在十方的世界教化眾生、說法,現在應該都回來了,應該都聚集到一起了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3. 樂說請集分身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大樂說白佛言:世尊!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,禮拜供養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大樂說菩薩聽見釋迦牟尼佛說,這位多寶如來過去所發的這種不可思議的願力,若有人想要看他的全身,必須要在當時說法這一位佛的分身又都還集到一處,然後他的身才現出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所以,「大樂說白佛言」:這位大樂說菩薩對釋迦牟尼佛又說,「世尊!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,禮拜供養」:世尊!我們現在這天上的神和世間的人,和諸大菩薩、四眾弟子,不單願意見多寶如來的全身,我們也願意見一見本師世尊的分身諸佛。所有的在其他世界這些個分身的諸佛,現在能有機會還到一處了,我們可以禮拜、可以供養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禮拜,禮是頂禮。有的人就說:「拜佛,這是一種迷信。佛像有的用木頭造的,有的佛像又是用泥來造的,或者有的用金子、銀子、銅、鐵來造的,這都是人所造的,人拜它又有什麼用呢?這豈不是迷信嗎?」這並不是迷信,我們人拜佛,第一可以除去我們這個貢高的心,第二能生出一種和柔的心、生出一種恭敬的心;和柔,就是心裏不剛強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佛成佛,就有人拜佛;佛在沒有成佛以前,也拜其他的佛。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做常不輕菩薩,他看見每一個人,就給每一個人叩頭頂禮,他還說:「我不敢輕視爾等,爾等皆當作佛。」說我不敢看輕了你們,你們各位將來都是成佛的;所以等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,很多人都拜佛。除非有人不想成佛,那又另當別論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有人說:「我不想成佛,我想做一個餓鬼,或者做一個畜生。」甚至於有很多人說:「若是做一隻狗,比人還好!你看那狗,有人保護著牠,給牠東西吃,也不要做工。托生做一隻豬,都比做人都好,也不要做工,有人就會給牠吃的。」可是這種想法,未免太「聰明」了!聰明太厲害了,也就是個愚癡,過猶不及。那麼你要想做鬼、做畜生,那就不要拜佛;若想成佛,要怎麼樣呢?就要禮拜佛。所謂「佛前頂禮,罪滅河沙。」你拜一拜佛,無量劫的罪業就都消滅了!這是拜佛的功德,拜佛能滅生死的重罪。你若不拜佛呢?將來你成佛的時候,也沒有人拜你,因為你當初也不拜佛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好像今天,果寧告訴我,說是參加暑假班的這些個人,有好幾個都不聽教。我說:「那你不要怪這幾個人,不是他不聽教,你當初的時候,也不聽教嘛!所以現在你教人,知道這個滋味了,知道人家不聽教這個事,有一點雖然不一定不願意,但是也不會很歡喜的這個味道。」所以,你們各位來參加這個暑假班的這一些個想要學佛法的人,我希望你們不要不聽話了!你若不聽話,將來你去教化人的時候,人也不聽你的話、也不會聽教的。有人說:「我也不希望教化人,我做一個自了漢算了!」你要是盡想做自了漢,那就沒有什麼可講的囉!若不想做自了漢,就應該要好好的循規蹈矩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你拜佛,是拜自性佛;將來你成佛,也是成自性的佛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談到這供養,這是佛教最要緊的。你要供養三寶──供養佛,供養法,供養僧;佛、法、僧,這是三寶。為什麼我要供養三寶呢?三寶供養我,不是最便宜的事情?你覺得最好,實際上,你是算錯帳!你現在為什麼一切的事情都不如意?因為你沒有供養三寶。你現在為什麼想用錢也沒有錢用──想買一件好衣服也沒有、想住一個好房子也沒有?這都因為你不會供養三寶,所以這福報就一天比一天薄了。你若供養三寶,這福報就一天比一天增加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三寶,是世間的良福田,這是種福的一塊田地。所以有這麼兩句話: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泥龍雖不能降雨,祈雨必假泥龍;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凡僧雖不能種福,求福必假凡僧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那個用泥造的龍,它不會下雨,但是你想要求雨──西方人沒有這種思想,中國人有這種思想,一沒有雨下,就要求雨。求雨到什麼地方去求呢?就到龍王廟那兒,向用泥造的那個龍王去求雨,往往一求就有雨,果然就很靈的;你若不到泥龍那地方求雨,這雨就不來。說是:「求不求,它也會下雨。」你這個說法,好像是很合乎邏輯的;但是你一定知道求不求它也會下雨嗎?你也不知道。你不知道,這你是用一種思想來想像是這樣的;可是想像中的事情,不一定就是真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凡僧雖然不能種福,可是你想要求福,必須要在三寶的面前來求福。你看那一些個富貴的人,都是因為前生供養三寶,所得的福報就那麼大;我們今生很貧困,就因為不曉得供養三寶。有人說:「這個道理,我有一點不相信。」你不信,那你來生還是一樣窮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4. 如來放光遠召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爾時,佛放白毫一光,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諸佛,彼諸國土,皆以玻瓈為地,寶樹寶衣以為莊嚴,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,徧張寶幔,寶網羅上。彼國諸佛,以大妙音而說諸法,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徧滿諸國,為眾說法。南西北方,四維上下,白毫相光所照之處,亦復如是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大樂說菩薩說是我們這些個天、人,不單願意見多寶如來的全身,也願意見本師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分身諸佛,也願意禮拜供養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,佛放白毫一光」:在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放出一道白毫相光。這個白毫相,是在兩眉中間這個地方,有一種白毫相;這個白毫相一發出來的時候,是很細的,但是它的光就非常光亮。一光,這一道白毫相光。「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諸佛」:即刻照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諸佛。照見東方,不是一個國、兩個國,而是有五百萬億這麼多的那由他恆河沙等的諸佛國土。那由他,這是十四個大數目之一;恆河沙也是。五百萬億個那由他和恆河沙這麼多數目,這是很多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彼諸國土,皆以玻瓈為地」:在這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這麼多的諸佛國土,都是以玻瓈為地,不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,是以瓦石為地、土石為地。在釋迦牟尼佛開這個七寶佛塔之前,「三變土田」,三次變娑婆國土這土田,都給變成瑠璃為地。那麼現在照到東方這五百萬億佛的國土,是以玻瓈為地。玻瓈,就表示「光明的智慧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又有「寶樹寶衣以為莊嚴」:這個國土都用寶樹和寶衣來莊嚴。這種寶樹能使令眾生得到清涼、得到保護;寶衣是一種和柔忍辱衣,能使令眾生和柔忍辱。又有「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」:有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在這個國土。無數千萬億菩薩,就表示念念的菩提心。「徧張寶幔,寶網羅上」:到處搭著用珠寶所造成的幔帳,上面覆蓋著寶網;寶網,就是一種網羅,就譬喻「修持戒品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彼國諸佛,以大妙音而說諸法」:在東方這五百萬億佛國裏邊,有無量的諸佛,以大妙的音聲來演說一切實相之法。「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徧滿諸國,為眾說法」:又看見有無量無數千萬億這麼多的菩薩,也徧滿一切諸佛國土,為大眾來說法。「南西北方,四維上下,白毫相光所照之處,亦復如是」:這東方是這樣子,南方、北方和西方,就是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,這四維,以及上方、下方,也是同樣的情形。凡是釋迦牟尼佛的白毫相光所照之處,也像這樣子;每一方都有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諸佛國土,有那麼些諸佛、那麼些菩薩,來為眾生說法。佛放白毫相光,為什麼先照東方呢?因為東方是一切的開始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5. 諸佛告眾同來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爾時,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:善男子!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,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,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」:當爾之時,這所有十方諸佛,就是釋迦牟尼佛所分身的五百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諸佛國土的諸佛,每一位佛都告訴他那國家的大菩薩說,「善男子!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,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」:善男子!我現在這個時機已經成熟了,這個時候到了,所以我應該往娑婆世界去,到釋迦牟尼佛那個地方,並且還要供養多寶如來的寶塔。因為多寶如來在過去發願,他若聽有講《法華經》的地方,他就要現出他的寶塔,去聽《法華經》。那麼現在我們這個十方諸佛,都應該去供養多寶如來這座寶塔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娑婆,是梵語,此云「堪忍」,就言其眾生堪能忍受這個世界的苦惱。這個世界的苦太多了,有三苦、八苦、無量諸苦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三苦,就是「苦苦、壞苦、行苦」。怎麼叫「苦苦」呢?就是苦中苦,苦上加苦。好像這個人本來就窮了,沒有衣服穿,住一間破房子;偏偏又遇著下雨、打風,把這房子也給打壞了。本來沒有穿的、沒有吃的,有地方住,這可以說是苦了;這回把房子也給打爛了,衣服也沒有穿、吃也沒有得吃、住也沒有地方住了!衣、食、住這三個大條件,都不能解決了;所以這是苦上加苦,這叫貧窮的困苦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有的生來富貴,他不苦,豐衣足食,住也住在高樓大廈、很美好的房子;或者著火了,把房子、所有的財產都給燒去了,這叫「壞苦」,壞了。富貴有壞苦,貧窮有困苦;那麼說我也不貧窮、也不太富貴,那我是沒有苦了?你要是沒有苦,那我也沒有苦了!雖然沒有貧窮困苦,也沒有富貴壞苦,免不了「行苦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怎麼叫「行苦」呢?由少而壯、由壯而老、由老而死,念念遷流、念念不停,你做不了主,完全是被動的,被人家支配。命運的安排,叫你快點長大,你就長大了;又說你長大了,你就應該老了。哦!你就也很聽話的,就老了;說你現在老了,你就應該死囉!於是也就很聽話的,就死了!比徒弟聽師父話總更聽話。師父叫徒弟說,你不要抽香菸了,他偷偷摸摸去抽一根香菸;說你不可以喝酒,他偷偷摸摸去喝酒;說你不可吃迷魂藥,他或者在佛堂裏邊不方便吃,跑到街上去吃,快點吃完就跑回來。你看!這是真不聽話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但是你到老了,這個命運的閻羅王說:「哎!你現在老了,你就該死了囉!快點來囉!」於是乎他乖乖的,很聽話的就死了。你看!這就是「行苦」。這是由少而壯、由壯而老、由老而死。老了,要是就那麼死了,無疾無病,也算不錯的;可惜也不能那麼順利,有的在死以前又有病,或者病三天、五天就死了,那還不錯,沒有什麼大痛苦。有的人就得了個什麼半身不遂病,這一邊的身體聽自己招呼,那一邊就說:「哦!我應該先死了!我一點一點從這邊就開始死!」怎麼死法?就是不聽你話。這個胳膊,你叫它抬起來,它也抬不起來了;你叫這個腿邁步,它也不會邁步了。半身不遂,這半邊身先死;這個死了,想要坐起來也不容易、想要翻一個身也不容易、想要走一步也不容易,你說!這多痛苦啊!這叫「行苦」。這是三苦,其餘還有八苦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八苦」就是什麼呢?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愛別離苦、怨憎會苦、求不得苦、五陰熾盛苦。生苦,我們人誰都生過,從父母生出來,但是不知道那時候最苦。其實在小孩子出世的時候非常苦,所以小孩一出世,就說:「苦啊!苦啊!」他叫「苦!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生出,就會老,這老的時候,眼睛也花了,看東西看不清楚;耳朵也聾了,聽聲音聽不清楚。人家說:「你吃不吃餅乾啊?」他說:「我不喝茶呀!」人說:「你喝茶不喝茶啊?」他說:「哦!我吃飽了!」說:「你小孩都好嗎?」他說:「哦!我先生早就死囉!」你看!老人就聾得你問他這個,他都答非所問。為什麼?就因為聾,耳朵聽不清楚。你問她這個,她看著你一張嘴,她以為你問她那個;聽不清楚,她就以為自己好聰明,大約他是問我這個,她就答覆你這個了。耳朵聾了、眼睛花了,這還不要緊,最苦惱的,這牙痛;牙也都掉了,吃什麼東西都不香,你說這苦不苦?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病苦,有病的時候,那真苦惱。到死的時候更苦,斷氣那時候更苦;所以說,生來好像「生龜脫殼」似的那麼苦,死的時候像「活牛剝皮」那麼樣苦。愛別離苦,你最愛的這個人,偏偏他要和你分開,這也痛苦。怨憎會苦,你最討厭這個人,他偏偏和你在一起;你越討厭他,他越和你近一點。你說這個人我討厭,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,我避開這個人;到另外一個地方,遇著一個比這個還厲害!求不得苦,想求財也不得財、求名也不得名、求利也不得利、求職業也不得職業,求所有你所想要求的,都得不到,這也是一個苦。五陰熾盛苦,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這五陰熾然茂盛,把你支配得顛顛倒倒,這最苦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若講起來這「苦」,有無量諸苦,還有很多很多。不過因為娑婆世界就有這麼多的苦,所以要「堪忍」;本來忍不了的,但是你能忍,你真算有忍辱了!這所以叫「堪忍世界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釋迦牟尼佛,為什麼他出家修行呢?就因為看見這個世界上這麼多的苦;生的時候也是苦、死的時候也是苦,苦苦無盡。他去遊四門,見生、老、病、死苦這種情形,他就想要找一個了苦的方法,來把這苦了了;所以就出家修行,成佛。成佛之後,才真正地了苦,真正地得樂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講到這個地方,我要講一個因果給大家聽聽;這還講一講我們這位誌公祖師,就是寶誌禪師。這寶誌禪師他叫「苦」。小孩子一哭的時候,他說不出來,就說:「苦啊!苦啊!」你聽那小孩子一哭,就「苦啊!苦啊!」這麼叫。那麼一位老和尚就聽見有小孩子在鷹窩裏頭那麼叫,第二天就到那裏去看一看。啊!在鷹的窩裏,果然就有個小孩子,長的是人樣子,但是手都是鷹爪。老和尚就把這小孩抱回來了,這兩隻大鷹就來和他搶;不過這老和尚大約是有點功夫,把這兩隻大鷹都給打跑了!於是他就養這個小孩子,把他養大。由小孩子,老和尚就叫他修行用功;小孩子修行是最容易開悟的,他就得了五眼六通了,以後就成為一個高僧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在梁武帝的時候,人有什麼喜慶的事情,都請和尚去給唸經;有一個有錢的人,就請這位誌公禪師去給唸經。他到那兒一看,他就說了: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古古怪,怪怪古!孫孫娶祖母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女食母之肉,子打父皮鼓;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豬羊坑上坐,六親鍋裏煮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眾人來賀,我看這是苦!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古古怪,怪怪古!孫孫娶祖母!」說很古怪的。古怪,也就是奇怪。怎麼樣古怪法呢?這個事情真奇怪了!你說,這樣的事情都有!什麼事情呢?她孫子又把他祖母給娶回來做太太了!為什麼呢?這個祖母臨死的時候,攢著她這孫子的手就說:「唉!我們這個家庭裏,什麼事情我都放下了,心裏都不掛著啦!惟獨就這個小孫子這麼小,那將來誰來保護他呢?誰來幫助他長大呢?他怎麼辦呢?啊!我放不下這個孫子!」就這一念之間放不下這個孫子,攢著孫子的手就死了。死了以後,到閻羅王那兒;閻王一看,說:「哦!妳情感這麼豐富,對孫子都放不下?好了!妳回去給他做太太,去幫著他治理家務啦!」於是把這個祖母就給派回來了,投生做女孩,長大給這孫子做太太。你看!你說這世界這個六道輪迴,祖母又給孫子做太太,就因為她愛她的孫子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又往廚房那兒一看,說:「女食母之肉,子打父皮鼓」,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女孩子,在那兒拿著一個豬蹄子吃;他一看,這就是她母親去做的這隻豬的蹄子,現在這豬蹄子就被她小女孩子在這兒吃呢!又往那個鼓樂棚──就是奏音樂的,在門口搭那麼一個棚;一看,打鼓那個人,他那個鼓的皮,就是他父親做了驢,然後被剝皮做這鼓,他兒子現在正打呢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又往坑上(床上)來看一看,說:「豬羊坑上坐,六親鍋裏煮」,就是床上坐著的,都是他們以前所吃的那些個豬羊,現在都變成人,又和他們做六親眷屬,就來恭賀他來了。往那個肉鍋裏一看,這個六親都在鍋裏那兒煮著呢!因為他們以前的六親都變成豬了,現在都拿來殺了,再放到鍋裏那兒煮,給這一些個豬羊好來吃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眾人來賀喜,我看這是苦」,大家來,你也說:「你娶媳婦,大喜囉!」那個也說:「你娶媳婦,大喜囉!」來給道喜。我看這完全是苦啊!你們大家看是不是苦?你若知道是苦了,就趕快修行;你若不知道是苦,可以在這個裏頭轉幾轉再說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6. 嚴淨堪忍國界(分三)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1. 變娑婆一界 G2. 變八方世界 G3. 更變八方世界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今G1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,瑠璃為地,寶樹莊嚴,黃金為繩以界八道,無諸聚落、村營、城邑、大海、江河、山川、林藪。燒大寶香,曼陀羅華徧布其地,以寶網幔羅覆其上,懸諸寶鈴。唯留此會眾,移諸天人置於他土。是時諸佛,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,至娑婆世界,各到寶樹下。一一寶樹,高五百由旬,枝葉華果次第莊嚴,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,高五由旬,亦以大寶而校飾之。爾時,諸佛各於此座結跏趺坐,如是展轉,徧滿三千大千世界,而於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,猶故未盡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」:在釋迦牟尼佛所分身的諸佛,都願意來供養多寶如來這個寶塔,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以神通的力量,就把這個娑婆世界給變了。為什麼變娑婆世界呢?釋迦牟尼佛生在娑婆世界,本來是沒有五濁的;因為他教化眾生,所以現出五濁惡世。本來釋迦牟尼佛成佛,是應該住在實報莊嚴土的。打佛七不說「實報莊嚴土、常寂光淨土、方便聖居土、西方安樂土」?實報莊嚴土,這就是佛和大菩薩所住的地方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本來我們娑婆世界也是瑠璃為地,沒有一切的山川、河海、高下,都是地平如掌的,因為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,就現出淨、穢之相,而有淨土、有穢土。穢,是不乾淨、不清淨;就是五濁惡世這個樣子。現在多寶如來要現身了,釋迦牟尼佛所分身的諸佛,又都要集會到一起;這也就好像我們人請一些個最高貴的客人到我們這兒開一個聚會、Party,預先就把房子都莊嚴得很美麗的,等貴賓到這個地方來,也生一種歡喜心。釋迦牟尼佛現在請十方的分身諸佛都聚會到一起,所以也要把娑婆世界變成清淨的世界,這叫「三變土田」;三次變娑婆世界,成為清淨瑠璃為地的世界,就「實報莊嚴土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現在釋迦牟尼佛憑著神通力量,把娑婆這個五濁惡世,就變成清淨的世界。「瑠璃為地,寶樹莊嚴」:用瑠璃作為地,寶樹莊嚴;這寶樹就是樹王。什麼是樹王?菩提樹就是樹中之王;以菩提樹莊嚴這個世界。「黃金為繩,以界八道」:用黃金來做繩子,把地攔上一條道、一條道的,分成八道;這八道,也就是表示「八正道」 ──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釋迦牟尼佛所變的土地,「無諸聚落、村營、城邑、大海、江河、山川、林藪」:沒有聚落、村莊;聚落,本來就是村莊;這個「聚落、村莊」,就表示「男女」。這個世界,變得只有男,沒有女。也沒有村營、城邑,就是一般老百姓所住的地方。也沒有大海,也沒有江河、山川。也沒有林藪;有樹木又有草的地方,叫「藪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燒大寶香,曼陀羅華徧布其地,以寶網幔羅覆其上,懸諸寶鈴」:又燒起來大的寶香。這大寶香,就是我們人所做的功德,是功德香。曼陀羅華,就是白色的適意華,你一見著這個花,就非常快樂了;這些花也徧佈於地上。又用寶網結成的寶幔,羅覆在這上邊;在寶網上,又懸掛著很多的寶鈴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唯留此會眾,移諸天人置於他土」:只有留下這個法華會上的大眾,把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,他們所住的土地就給搬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了。你看!這眾生被搬走了,還不知道呢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是時諸佛,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,至娑婆世界,各到寶樹下」:在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所分身這些個諸佛,他們各帶領了一位大菩薩,作為侍者,一同來到娑婆世界上。每一位佛各坐在一棵菩提樹的下面。「一一寶樹,高五百由旬,枝葉華果次第莊嚴」:每一棵菩提樹,都有五百由旬那麼高。菩提樹上又有枝葉和華果,非常茂盛;這些樹,莊嚴得都非常的美麗。「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,高五由旬,亦以大寶而校飾之」:在每一棵菩提樹的下面,都有佛說法的師子寶座。這些個寶座,有五由旬那麼高,也用最名貴的大寶來裝飾這些個寶座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有人不明白這個「師子座」,說什麼叫「師子座」呢?師子座,也就是佛所坐的法座;因為佛說法,就好像獅子吼似的。獅子是獸中之王,牠若一吼叫的時候,百獸皆懼。所以〈永嘉大師證道歌〉上這樣說:「獅子吼,無畏說,百獸聞之皆腦裂,香象奔波失卻威,天龍寂聽生欣悅。」這就是說佛說法,就好像獅子吼似的。獅子一吼,百獸就都恐懼起來;那個大笨象本來是很有力量的,但是牠一聽獅子吼,牠也就老實了,也就趴到地下,威風也沒有了;這天龍八部可都歡喜啦!都歡喜聽這個聲音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,諸佛各於此座結跏趺坐,如是展轉,徧滿三千大千世界」:在這個時候,十方諸佛都在菩提樹下,五由旬高這些個寶座上,結跏趺坐。像這樣子,一位佛挨著一位佛,這麼一排一排的坐,都坐到這個世界上;展轉,是一排一排的。坐到把這個三千大千世界都坐滿了!你說,有多少位佛?「而於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,猶故未盡」:而在釋迦牟尼佛來說,只東方一方,他所分身諸佛,到這兒來聚會,坐滿了三千大千世界,還有的佛沒有地方坐哪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怎麼叫「結跏趺坐」呢?你看佛坐在那個座位,佛的腿都是這麼樣盤起來,先將左腳搬在右腿上,然後再將右腳搬到左腿上,這叫結雙跏趺坐,又稱為金剛坐。結這個坐,有什麼好處呢?這是一個降魔的座位、降魔坐;尤其修坐單的人,要是能以結跏趺坐,這是最好的,能降伏其心,能以不散亂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在中國有這麼幾句話,說:「金山腿子高旻香。」在鎮江金山江天寺坐禪的人,腿子最好;為什麼呢?就不准翻腿子。你坐的時候,要是腿子痛了,想把它翻一翻,就要挨香板打;你再痛,都要把牙咬緊了,這樣挺著,不可以翻腿子、也不可以動彈。這樣子的規矩,時間一久了,誰也不敢翻腿,腿就變成聽話了,不痛了;所以在金山的禪和子,他腿子最好,坐得最好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在揚州高旻寺,一天坐香的時間最準時,譬如我們坐一個鐘頭,起來走──行香,他一分鐘也不差的。到開靜的時候,一定要開靜;到止靜的時候,一定要止靜,一秒鐘也不錯。那「香」的時間,守得最嚴,所以這叫「高旻香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跏趺坐,很容易生定。最初你當然要忍著一點痛囉!你不要怕腿子痛,不要像個小孩子似的,痛一點就忍不了了。那小孩子痛一點,就哭起來,再不就叫起「媽」來了;我們現在都是大丈夫,要學大丈夫。大丈夫,就要忍人所不能忍的,越痛越要忍著。最好參悟話頭,有很多話頭可以參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日本人參悟話頭,參悟什麼呢?一個「無」字。他參這個「無、無──」,也就好像中國人參「念佛是誰?」似的。他唸那個「無」字,而中國人就唸那個「誰」字;念佛是誰呢?參這個「誰」字。又有的,參「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」。我父母生出我,是這麼樣子一個人,在我父母沒生我以前,我是一個什麼樣子的相貌?我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樣子的?這也是一個話頭。參悟「念佛是誰」,誰念佛呢?這也是一個話頭。他們日本人參悟,參一個「無」;我現在教你們,也可以參一個「有」,因為這無有定法。你若說有一定的──說,我叫你參這個「念佛是誰」;這個「念佛是誰」,很不容易找的。究竟是誰呀?有的就找不著了!找了幾年,也找不著這個「誰」。有的參「父母沒生以前的本來面目」,那麼父母生了我是這樣子,我沒生以前,我是什麼樣子?也找不著、也看不見!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日本人他們參「無」,無、無、無,什麼都沒有了,還是沒找著;所以我現在教你們參一個「有」,說有、有、有。不是說這麼「有、有、有」的唸;怎麼樣子呢?要觀,世間一切都能沒有,那麼到底有一個「有」沒有?有一個能「不能沒有」的東西嗎?你找這個。一切都沒有,這都完了、都化為烏有,那又有什麼意思呢?在這個「什麼都沒有了」,究竟哪一個是「有」的呢?找那個「有的」。什麼一切都「能了」,就都「能完」了,都可以斷滅;什麼是「不斷滅」的呢?你找那個「不斷滅的」。你若找著那個「不斷滅的」,那你也就開悟了!你若找著那個「真能」──「不能沒有的」,也就是開悟了!你若看見、找著你「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」,那也是開悟了!你找著「念佛是誰」了,也是開悟了!但是要找著才算;你找不著,就口頭禪,那是沒有用的!人家所說出來的,你再跟著說,那都不是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跏趺坐,在佛教裏,這叫「金剛寶坐」;你若能坐跏趺坐,這諸天都保護著你,說:「這一個人,他現在已經跏趺坐坐成功了,由這個痛過來啦!他是有點兒道心,我們應該保護著他!」所以在中國的和尚來講,你能結跏趺坐,無論你到什麼地方,你只把眼睛一閉,往那兒一坐,結上跏趺坐,就有人供養你了。但是你可不要因為貪圖供養,來修這個跏趺坐。我這兒告訴你們了,那怎麼樣子呢?這個跏趺坐,是所有修道的人都應該會的,不是去創招牌,說我坐到那兒閉上眼睛,結上跏趺坐,我創招牌、裝老修行。不是這個意思!你要是為貪圖供養來學跏趺坐,那簡直就不要學了!你去做一點苦工,比這供養得的錢多一點。供養雖然有供養,可是也只能餓不死你,不會發財的。你若單單地為著貪圖供養,就不要學這個。這是我告訴你!你若想為著真正開悟,真正成佛的話,那一定要學的。所以現在我藉著這個時候,給你們講一講「跏趺坐」這個意思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方才所說這個參悟話頭,有的就參「無」,我又叫你們參「有」。可是你也不要參「無」,也不要參「有」。說,那我究竟怎麼辦呢?你不要慌、不要著急!一定有個辦法。在外道的經典上,一開始時,就說「阿歐」兩個字;「阿」就是「無」,「歐」就是「有」。外道的思想,他就說,一切不是有、就是無,不是無、就是有;總而言之,出不去這兩個道理。所以我們不可以參「阿」,也不可以參「歐」。那麼參什麼呢?我們參「非無非有」,也不無、也不有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什麼是「不無」的?什麼是「不有」的?非空非色、非無非有、非是非非、非垢非淨、非去非來;這個「非」,就當「不是」講。你在這個地方用功夫,這個「無」就是個「真空」,這個「有」就是個「妙有」;真空不空,妙有非有。「真空」不空,所以才有妙有;「妙有」不有,所以又是真空;這個真空和妙有,是二而不二的。那麼真空、妙有,這還是一個有形相的,要找到一個無形相的;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你能說出來的,都是假的。所以六祖大師說:「秘在汝邊,與汝說者,即非秘也。」現在我給你們講的,這不是秘密,這就是一個顯宗的教理,說的這個理,而不是你自己那個秘密的;秘密自己──你自己的秘密,還要你自己去找去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2. 變八方世界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時釋迦牟尼佛,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,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,皆令清淨,無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及阿修羅,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。所化之國,亦以瑠璃為地,寶樹莊嚴,樹高五百由旬,枝葉華果次第莊嚴,樹下皆有寶師子座,高五由旬,種種諸寶以為莊校。亦無大海江河,及目真鄰陀山、摩訶目真鄰陀山、鐵圍山、大鐵圍山、須彌山等諸山王,通為一佛國土。寶地平正,寶交露幔,徧覆其上,懸諸旛蓋,燒大寶香,諸天寶華徧布其地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釋迦牟尼佛把三千大千世界都變成瑠璃為地,黃金為繩,以界八道,就請東方所有分身諸佛坐師子座。可是僅僅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身諸佛,這三千大千世界的地方,也不夠坐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時釋迦牟尼佛,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」:在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,為了想讓其他八方分身的諸佛,也都可以有師子座來坐的緣故,所以,「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,皆令清淨」:在其餘的八方,又把這個國土,用神通力量,各變為二百萬億那由他那麼多的國土;皆使這些變成一種清淨國土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所變的國土,「無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及阿修羅」:沒有地獄、沒有餓鬼、沒有畜生、沒有阿修羅。地獄有很多種,造罪的人所受罪的地方,這叫「地獄」。「餓鬼」就是他的肚子像鼓那麼大,咽喉好像針尖那麼細,甚至於幾個大劫也得不到一滴的水來喝;即便有水,他也喝不下去。「畜生」就是所有馬、牛、羊、雞、犬、豕之類的。這叫「三惡道」,就由貪、瞋、癡來墮落到三惡道裏頭的。阿修羅的這一道,就是好勇鬥狠,就是願意戰爭,他鬥爭堅固的。那麼釋迦牟尼佛變這國土沒有三惡道。「又移諸天人,置於他土」:又把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,都給他們搬家了,搬到其他的世界去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所化之國,亦以瑠璃為地」:他所變化的國土,也都是用瑠璃為地。「寶樹莊嚴,樹高五百由旬,枝葉華果次第莊嚴」:並且有菩提樹王來莊嚴這國土。這樹的高度有五百由旬,所生的枝葉和華果,很有次第的來莊嚴,非常好看的。「樹下皆有寶師子座,高五由旬,種種諸寶以為莊校」:在每一棵菩提樹的下邊,都有一個師子寶座,座高有五由旬。都是用種種的七寶所造成,以所有最值錢的寶貝,來莊校這個師子座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所變的世界,「亦無大海江河,及目真鄰陀山、摩訶目真鄰陀山、鐵圍山、大鐵圍山、須彌山等諸山王,通為一佛國土」:把這個大海也變沒有了,江河都沒有了,也沒有目真鄰陀山。目真鄰陀山,是梵語,翻譯為「石山」、石頭山;這山上很多的大石頭。也沒有摩訶目真鄰陀山;摩訶,就是「大」。單單的目真鄰陀山,就是小石山,那些個石頭,或者沒有那麼大;摩訶目真鄰陀山就是大石山,石頭特別大,甚至於那整個一座山,就是一塊大石頭,山上草木都不生。也沒有鐵圍山、大鐵圍山;鐵圍山在須彌山的外邊,大鐵圍山就是近須彌山。也沒有須彌山等諸山王;須彌山,也是梵語,翻譯為「妙高山」。這四王天,是在須彌山的山半腰,也只有一半這麼高。這些個山,都是諸山之王。但是釋迦牟尼佛把這個世界變得都沒有了,這一些個山都變成平地了,統統都變成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一個國土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寶地平正,寶交露幔,徧覆其上,懸諸旛蓋,燒大寶香,諸天寶華徧布其地」:寶地都是以瑠璃為地,非常的平正。有用眾寶交織裝飾的幔帳,來遮覆著陸地。又懸掛一切的幡、一切的寶蓋,又燒最名貴的香。諸天所落下來適意華,地上都佈滿了這種的華;寶華,就是曼陀羅華,是適意華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每一位佛都結上跏趺坐,坐到師子座上,來等著見多寶如來的全身。前邊稍微講一講結跏趺坐的功德,你修道的人,只要能結跏趺坐,就能生出你的戒力、定力、慧力。你能結跏趺坐,所有的金剛護法都來保護著你,所有的魔王都要遠避,所有的一切餓鬼就要向你叩頭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以前我曾經講過一個公案,我想有很多人沒有聽過,現在給大家講一講。在中國,有死人或者什麼事情,就要請和尚去念經,這叫「趕經懺」。就有一個以給人念經,來維持他自己生活的法師,有一次,他去給人念經;念經多數都是晚間唸,他唸完了經回來,大約晚間有十二點鐘的樣子。經過一個村莊,村莊有養了狗的就吠;有個家庭裏頭,就夫婦兩個人,那個太太就說:「你看一看,是什麼?是不是有賊來要偷東西?」她丈夫就在窗戶向外一看,說:「誰?是那個趕經懺的鬼!」這個念經的法師一想:啊!他怎麼叫我叫「經懺鬼」呢?本來他是念經的一個法師,叫他叫「趕經懺的鬼」。就又往前走,想回自己的廟;走著,天就下起雨來了,正遇著有一座橋,他就走到橋底下避雨,再打坐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一開始,他結上雙跏趺坐那麼坐著;這時,從水邊上,就來了兩個鬼。這鬼樣子很難看、很醜陋的。人一看見鬼,就生一種恐懼心;但是他因為打坐,看見這兩個鬼來了,他也就不害怕。又因為他超度鬼,常常心裏頭都有這麼個鬼,於是真見著鬼,他也不怕了。他在那兒打坐,這兩個鬼就向他叩頭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叩叩頭,大約過了有二十分鐘或者半點鐘,他腿痛起來,受不了了;他這雙跏趺坐,就改成單跏趺坐。聽這兩個鬼互相談起話來了:「哎!方才我們拜的是一個金塔,現在怎麼變成銀塔了?」因為這塔裏邊,都有佛的舍利,或者佛的真身,所以鬼遇著塔,他就要叩頭禮拜的。那麼變成銀塔了,一個鬼說:「銀塔裏邊,也有佛的舍利,我們還是照常拜啦!」兩個又給他來叩頭。這單跏趺坐了一個時候,大約半點鐘,又腿痛得受不了了;雨也沒有停,若雨停,他就不打坐,就走了。那麼他單跏趺也不坐了,就把腿隨便這麼伸一伸,或者搖搖晃晃的。這兩個鬼叩頭,起身一看:「哦!這也不是金塔、也不是銀塔,變成泥巴了!我們把這個泥巴給打碎了它!」兩個鬼正要打他的時候,他聽到,趕快又結上雙跏趺坐了;這兩個鬼一看,又變成金塔了,說:「哦!這真是不可思議的境界!我們快拜!」又向這個塔來叩頭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以後他自己就想了,結雙跏趺坐就是金塔,結單跏趺坐就是銀塔,不坐就變成泥巴,這個很奇怪!所謂「泥巴」,就是變成這麼一個「人」,鬼就叫他「泥巴」。由此之後,他就發了菩提心了,以後也不給人去趕經懺,就在自己廟上天天打坐,結雙跏趺坐。這麼坐來坐去,他開了悟了。他一想,我這個開悟,是因為鬼幫助我開悟的,如果我不遇到那兩個鬼,我沒有今日,不會開悟的;於是起名字就叫「鬼逼禪師」。逼,是逼迫,鬼把他逼迫得修道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再講一個我親身的經驗,給大家聽一聽。在我東北的地方,有一條貝因河,這貝因河有一個外道的老師,叫關忠喜。他有三、四千徒弟,他傳一種外道,叫「收元道」;入他這個道,要花很多錢。為什麼要花錢呢?他有很多寶貝,每一個寶貝賣一千塊錢;他有幾百個寶貝,就賣幾萬塊錢。什麼寶貝呢?他這個寶貝只有個名字,你看不見。他說:「現在沒有到時候,這個寶貝不能交給你。等到時候,這個世界變了,那個寶貝就給你,你就可以用了!」他三、四千個徒弟都很相信他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他這時候,大約有五十多歲了,以後有一天,他自己知道這騙人的事情靠不住了,連他自己也沒有寶貝來保護他的生命了,他知道自己離「死」這條路是很近了,很接近死的時候了;他怕臨死的時候不懂修道,就會手忙腳亂了,於是就各處訪道。所有的善知識,他聽某一個人有道,即使離著很遠,他也去訪這個人,就想求教他修道。他很誠心的,帶著他一個姪子,一訪,訪了三年。他姪子叫關占海;他們姓關,大約是關公的後人。那麼訪了三年,也沒有訪著道,就很憂愁,天天都愁著:「啊!就來死了,不懂得修行!這是最壞的一件事啊!」他的姪子也不預備結婚,就跟著他,兩個人都變成「道迷子」──被道迷住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有一天,我到他家裏去了。很奇怪的,這個關占海在我沒去之前,他就作了一個夢,什麼夢呢?他夢到我已經到他家裏去,坐到炕上。他跪到我面前,說是要求道,請我教他怎麼樣修道。在他這個夢中,他就覺得我在他身上,把他從頭上就剝下一張皮來;這張皮剝下來之後,用兩手這麼一扯,就放到地下;他一看,這張皮是什麼皮呢?原來是豬皮。啊!他說:「我身上怎麼有一張豬皮呢?」在夢中他就聽我這麼說:「你不吃齋,你盡吃豬肉,將來就會有個豬皮披到身上了!」這麼樣子,他就很害怕了:「哦!這要做豬,又骯髒,又有什麼用呢?」於是乎就醒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在醒了之後,第二天,很奇怪的,我就到他家裏了;他不認識我,但是在作夢他就見著了,就對他叔叔講:「昨天晚間我作夢,夢見這個人到我們家裏來,今天他真來了!」他叔叔說:「真的嗎?你作什麼夢?」他就說怎麼樣子夢著我給他剝下一張豬皮來,他跪到我面前來求道。他二叔說:「哦!他這是個有道的人,把道送到我們家裏來了!我們兩個人一定要向他求道。」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兩個人這麼互相你對我講、我對你講,講完了,兩個人就到我坐的那房裏,把門關上,不叫他家裏人進來,兩個人到我面前跪下了,就向我來求道。我說:「你不要發神經病啊!你向我求什麼道?我和你是一樣的,我不懂道!」他說:「哦!我知道你守孝!」因為他叔叔知道我守孝,在我母親墳上修道,他想去見我,總也沒有時間見;但是他認識我,知道是我。說:「這一回你到我們家裏來給送道來了,我的姪子昨天晚間就作夢,夢見你給他剝下一張豬皮。」我說:「你盡胡說八道!我怎麼會給他剝下一張豬皮?他也不是個豬!」他說:「真的!無論如何,你要教我們修行了!」我說:「我就不會教你們修行。你若想找師父,我可以幫忙你們找一個善知識!」他說:「我們各處找,找了三年也沒有找著;到哪個地方,都是光有個名,真功夫沒有。」我說:「我可以帶你去找。」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他本來想拜我做師父,我也不知道他們是真的、是假的?是真相信我、是假相信我、是試驗我?我做事情也不是隨隨便便做的。我說:「我可以帶你們找師父去!」我就帶他們見常仁大師,見很多修行的高人。見著,一談話,他都覺得不滿意。那麼我又帶他們各處訪道,訪了有兩年;他們也不拜師父,然後叔姪兩個,一定要拜我做師父。我那時候,還做沙彌呢!我不想收徒弟;兩個人就跪到我面前不起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以後我就叫關忠喜結雙跏趺坐,我說:「你不用講我有道沒有道,你先練習修雙跏趺坐,你把這個坐修好了,我再來教你!」那麼他就天天練雙跏趺坐。他這個姪子可以坐,但是他因為骨頭老了,膝蓋上這地方有一個大骨頭節。他坐著,這腿就不能貼到床上,這樣支起來一尺多高。他天天就用手這麼揉,揉來揉去。等到七十多天吧,我到他家裏去了,一看他,他以前是大骨頭節,現在比那個大骨頭節更大一倍,腫起來了。他就邁步,連車子壓的轍,他一步都邁不過去了;那個車轍只有這麼寬,他不能走路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我一看,我說:「哦!你不要練習這個雙跏趺坐了!你現在還有沒有坐啊?」他說:「我有坐啊!我就練習這個坐,把腿練得胖得這麼大,現在把腿也練胖了!」我說:「你不要練了!你這個腿,這樣子是受不了的!」你猜他說什麼?「不要練?我就快死了!我若不練,那麼我死的時候怎麼辦哪?我現在就寧可我這個腿腫怎麼樣子,我都要練,除非死了,那我就不管了!不死而外,我就一定要練這個坐。」那麼我說:「好了!那你就練囉!」我也走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到一百天,我又到他家裏去,一看他這個腿不腫了。我就問他:「你現在不練這個結雙跏趺坐了?」他說:「我現在坐著,坐多久也不痛了,腿也不腫了。我這個坐練成功了!」我說:「那這回好了!」我就教他一個修行的方法,就是參禪怎麼樣用功、怎麼樣打坐,教他這種的功夫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噢!他高興得不得了,以後在家裏,天天都修行打坐。等他臨終的時候,他自己知道,就告訴他家人說:「在某月某日某時,我要走了!現在我唯一心裏覺得放不下的,就是沒有見著孝子!」就提我,沒有見著我。「我見一見他最好,可惜他現在不知在什麼地方?我也見不著他了!我就在什麼時候,我就要走了!」到時候,他就結上雙跏趺坐,也沒什麼病痛就走了。在他走這天晚間,他那個鄉村裏頭很多人都作夢,夢見有兩個穿青衣服的童子,帶著他往西方去了。這是我遇著這麼一個經驗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可是他這個姪子沒有死,一定要拜我做師父,他一路跟著我到了一塊空地,他突然就那麼一跪,拉著我的袖子要我收他做徒弟。我揮開他就走,但這個孩子就求我說,如果不准他做徒弟,就不起身。我走了一段路回頭看,他還跪在那兒;所以就回去收他這個弟子。這是我收的第一個徒弟。這個徒弟對我最孝順不過,他們常常無論什麼事情都很掛著師父──我不是叫你們孝順我,你不要誤會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3. 更變八方世界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釋迦牟尼佛為諸佛當來坐故,復於八方,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,皆令清淨,無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及阿修羅,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。所化之國,亦以瑠璃為地,寶樹莊嚴,樹高五百由旬,枝葉華果次第莊嚴,樹下皆有寶師子座,高五由旬,亦以大寶而校飾之。亦無大海江河,及目真鄰陀山、摩訶目真鄰陀山、鐵圍山、大鐵圍山、須彌山等諸山王,通為一佛國土。寶地平正,寶交露幔,徧覆其上,懸諸旛蓋,燒大寶香,諸天寶華,徧布其地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是釋迦牟尼佛因為所分身的佛太多了,沒有地方坐,所以又「三變土田」。你看我們這兒,人也沒有地方坐,所以也要變一個大講堂了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釋迦牟尼佛為諸佛當來坐故,復於八方,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,皆令清淨」:釋迦牟尼佛為著使所有十方的分身佛有座位來坐的緣故,又在八方,各變二百萬億那由他那麼多的諸國土,也都變成清淨。「無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及阿修羅,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」:也沒有地獄,也沒有餓鬼,也沒有畜生,及阿修羅。把天人又給搬家了,搬到什麼地方去呢?搬到別的不乾淨的地方去。現在這是乾淨地方,不給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在這個地方住了,所以把他們搬到旁的地方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所化之國,亦以瑠璃為地,寶樹莊嚴,樹高五百由旬,枝葉華果次第莊嚴」:所變化這個國,也是用瑠璃為地,也是有寶樹來莊嚴。這菩提樹也是有五百由旬高,所生的枝葉和華果,都是很有次第的來莊嚴,和前邊所變的那種境界是一樣的。「樹下皆有寶師子座,高五由旬,亦以大寶而校飾之」:每一棵菩提樹下,也都有寶師子座,高也有五由旬,也是用大的寶、最值錢的寶貴東西來莊嚴、校飾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亦無大海江河,及目真鄰陀山、摩訶目真鄰陀山、鐵圍山、大鐵圍山、須彌山等諸山王」:所變化的國土,也沒有大海、江河,也沒有石山、大石頭山,也沒有鐵圍山、大鐵圍山,也沒有這個妙高山等這些個大山。「通為一佛國土」:把每一方的二百萬億國土,都變成一個佛所教化的國土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寶地平正,寶交露幔,徧覆其上,懸諸旛蓋,燒大寶香」:瑠璃為地,當然就非常平正的,沒有高高低低的地方。用諸寶互相交織而成的露幔,這麼徧覆在陸地的上邊。又懸掛上很多的寶幡和寶蓋,燃燒大寶香。這所有的都是寶了!「諸天寶華,徧布其地」:諸天所散的華,也都是寶華,把地都鋪滿了。用華來鋪地,比我們用氈鋪地,那更美麗了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在本經上,釋迦牟尼佛以神通之力,三變淨土,這究竟是什麼意思?是不是好像我們請客,把房子裏灑掃庭除,把它都收拾乾淨了,好招待貴賓?不是單單這個意思。那麼什麼意思呢?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一變淨土,這是表示斷見思二惑。什麼叫「見思二惑」?聽過經的人,一聽就明白了;沒有聽過經的人,就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。也有的一聽講之後,很快就明白了,這是一方面你自己有智慧,一方面,或者你在前生聽過經,所以今生一聽就懂了。見,是看見;思,是思想、思索,用心來思想它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什麼叫「見惑」?就是「對境生貪愛」──對著境界,你有所貪、有所愛了,這就叫「見惑」;若見惑斷了,無論什麼境界來了,你是如如不動的。說:「那我沒有見惑了!」我不相信!為什麼呢?我問你:「人家吃東西,你想不想吃?尤其人家吃好東西,你想不想吃?」說:「我不想吃!」那是打妄語!一定人家吃好東西,你也想要吃。會喝酒的人,看見人喝酒,自己這兒:「啊!這個酒可是不錯的,我若喝一點,多好!」這就有了見惑了。總而言之,你見著財,生出一種貪心來、生出一種愛:「哦!我若有多一點錢就好了!」這是惑。見著色,你也生出一種貪愛,這也是見惑;你見著人家有好名了,你也生出一種貪愛,這也是見惑;你見著有好吃的東西,你生出一種貪愛心,這也是見惑;你見著人睡覺了,你自己也想要睡覺:「啊!休息休息,這是最好的事情!」這也是見惑。見惑,就是在見解上不清楚了。見惑現在懂了,那麼思惑呢?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思惑就是「迷理起分別」──對於道理不明白,迷了這個理,這叫「思惑」。他想:「哦!這是不對的,這個法師講法,不過說的都是方便法,不是這樣子吧?」本來是這樣子,他一生出一種心──「不是這樣子,這是方便法,不是真的」。迷理起分別,就是不認識這個理,妄生分別:「啊!法師講法,講來講去都是這個,沒有一點真的!」你看!本來法師講的法,句句都是真的,他說沒有一句真的;這叫「思惑」,就是在思想上不清楚,生出迷惑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見、思二惑,這叫「粗惑」,粗的,很容易發覺到,很容易明白它是一種迷惑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二變淨土,是表示斷「塵沙惑」。塵,就是像微塵那麼多;沙,就是像恆河沙那麼多。我們在這八識裏邊,一天到晚,有很多很多的塵沙惑。見惑和思惑,就是塵沙惑幫助它不明白的;這個塵沙惑,你就自己不知道有這麼多的惑。現在舉出一個例子來比喻。你這個房間裏頭,平時看著很乾淨的,一粒微塵也沒有;等到太陽光一照進來的時候,哦!你看見光線所到的地方,就很多塵,上上下下在虛空裏飛。若有太陽光,你才能看得見;沒有太陽光,你就看不見。太陽光是什麼?就是你本有的智慧;你有智慧,就能發覺到你有這些個妄想、有塵沙惑。塵沙惑,也就是你無緣無故就生出來的那麼多妄想;這些個妄想,就有塵沙那麼多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見、思是粗惑,塵沙就是到細惑了;細,是很微細、很微細的。那一些個愚癡的人,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一天到晚盡打妄想;自己打的妄想,還認為是佔了便宜。妄想一打,打到紐約,把那摩天大樓也看見了;華爾街賣股票的,股票起落,他也都聽見了!這個妄想打到那兒去了,他以為:我現在真是最好了!也沒有買飛機票、火車票、巴士票,自己也不用開私家車,哈!就跑到紐約去了!這真是妙了!他不知道這就是「塵沙惑」,打妄想呢!以為不用錢買票就各處去跑,跑到東邊、跑到西邊、跑到南邊、跑到北邊,四維上下,他都跑到了,以為是很聰明;實際上,你為什麼老的?就因為你打妄想打的。你若不打妄想,總是年輕的;就因為你打這麼多妄想,把心裏邊那個油都用盡了。好像燈,把那個油都用了了;你打妄想,把你那個「慧命的油」也就用了了。現在我告訴你,你才知道,這一個最壞的,是打妄想,這就叫「塵沙惑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三變淨土,這表示要斷「無明惑」;破無明,才能見法性的。無明是最小的了,就是你最不明白那個,就叫無明。無明就是不明白;什麼是你最不明白?你不明白的事情多囉!你不明白佛法,這是你的無明;你不明白你生來的法,這是無明;你不明白你死去的法,這是無明。總而言之,你所不明白的,這都是一個迷惑。證到等覺菩薩位,還有一分生相無明沒有破;如果他破了這一分生相無明,就成佛了、證佛果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那麼我們有多少分無明沒有破呢?我們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的無明沒有破。塵沙的惑沒有破,所以無明惑也跟著多了;塵沙惑,就是由無明幫助它生出來的。無明是誰幫助它生的?愚癡,愚癡就是幫著這個無明的。所以釋迦牟尼佛三變土田,意思就是令我們斷這三惑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三變土田,還有一個意思;是以「八背捨、八勝處、十一切處」的力量,來反迷歸覺。八背捨、八勝處、十一切處,這叫「三法印」,又叫「三三昧」,又叫「參禪的三種關」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八背捨──怎麼叫「背捨」?背,是違背;捨,是捨棄。違背什麼呢?違背六塵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)的境界,捨棄五欲(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)的享受。八背捨,又叫八解脫,就是: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、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、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、空無邊處解脫、識無邊處解脫、無所有處解脫、非想非非想處解脫、滅受想定身作證具足住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怎麼叫「八勝處」?勝,是勝知、勝見,得到勝知、勝見了。勝知,凡是你所知道的,都是對的;勝見,凡是你所見的,也是對的,不會有顛倒了。八勝處,就是:內有色想觀外色少勝處、內有色想觀外色多勝處、內無色想觀外色少勝處、內無色想觀外色多勝處、觀青色勝處、觀赤色勝處、觀白色勝處、觀黃色勝處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十一切處,就是十種普徧一切處。這十種,是觀「地、水、火、風」四大,和「青、黃、赤、白」這四種的色,再加上「空、識」;也就是:青徧一切處、黃徧一切處、赤徧一切處、白徧一切處、地徧一切處、水徧一切處、火徧一切處、風徧一切處、空徧一切處、識徧一切處。這十種法,參禪的人,必須要明白這一些的境界,然後才能破本參。破本參,就是「開悟」的另外一個名稱;把你本來所參的話頭破了,就沒有了!所以虛老才說:「家破人亡語難開」,家也沒有了、人也都死了,也不會說話了,虛空也粉碎了、沒有了,就是這個境界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「三變土田」,第一變,表示「八解脫」;第二變,表示「八勝處」;第三變,表示「十一切處」。所以在經典上,不是就這麼</span></font><font size="4" color="#4455a6">念念</font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經文,你就明白了佛法;這都有意義的,你若把這個意義明白了,這才叫「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」。你若意思就看完了,也不知道究竟它何所指?這就是你在經外邊,沒有深入經藏。不能深入經藏,你就不會智慧如海;還是見著煩惱,就一頓一頓地吃,見著無明,就和它常常在一起──和無明在一起睡覺、和煩惱在一起吃飯、和粗惑、細惑、塵沙惑在一起打同參、做朋友。總之,你若明白了,就和它們離開了;不明白,就被它們所迷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爾時,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,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中諸佛,各各說法,來集於此,如是次第,十方諸佛皆悉來集,坐於八方;爾時一一方,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,徧滿其中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,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」:在這個時候,在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出來的身,成的這一些個佛。「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國土中諸佛,各各說法,來集於此」:有百千萬億那由他那麼多。恆河沙等國土中的這一些個分身佛,各個在彼土那兒正在說法、教化眾生;因為多寶如來來到靈山法會給證明講這《法華經》,所以這些所分身的化佛都來到這個地方,集會到一起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多寶如來為什麼來到娑婆世界法華會上來作證明呢?因為多寶如來宿世有這個願力,說:「凡是有演說《法華經》的法會,我一定出現在說《法華經》這位佛的面前,這一位佛的分身諸佛都要集會到一起,都要來給證明。」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如是次第,十方諸佛皆悉來集,坐於八方」:像這樣子次第,由東方開始,東方、南方、西方、北方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下方、上方,這十方的諸佛,一齊都來到這地方了,坐到釋迦牟尼和多寶如來這個寶塔的八方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一一方,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,徧滿其中」:當爾之時,這每一方各有四百萬億那由他那麼多的國土,讓釋迦牟尼所分身的諸佛,都充滿這麼多的地方,都坐滿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7. 與欲開此寶塔(分五)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1. 諸佛問訊說欲 G2. 釋迦右指開塔 G3. 四眾同皆見聞 G4. 二佛分座而坐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5. 四眾請加處空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今G1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是時,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,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,各齎寶華滿掬,而告之言:善男子!汝往詣耆闍崛山釋迦牟尼佛所,如我辭曰:少病少惱,氣力安樂,及菩薩聲聞眾悉安穩不?以此寶華散佛供養,而作是言:彼某甲佛,與欲開此寶塔。諸佛遣使,亦復如是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是時,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」:在這個時候,就是釋迦牟尼佛三變土田之後,十方分身諸佛,各在菩提樹下,坐師子座。所有釋迦牟尼佛的一些分身諸佛,「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」:都派遣他所帶的侍者──就是從他本有的佛土,帶來一位菩薩。前邊不講每一位佛帶一位菩薩來作侍者?現在每一位佛都派他的侍者,去問候釋迦牟尼佛。問訊,就到那兒向釋迦牟尼佛慰問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各齎寶華滿掬,而告之言」:諸佛都在他本國那兒帶來了寶華,交給侍者。滿掬,裝滿那麼一個衣裓──衣的袋子。諸佛告訴侍者說,「善男子!汝往詣耆闍崛山釋迦牟尼佛所,如我辭曰」:善男子!你就到靈鷲山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道場那個地方;耆闍崛山,就是靈山、靈鷲山。就像我所說的言辭這麼說,「少病少惱,氣力安樂,及菩薩聲聞眾悉安穩不」:世尊!近來好嗎?沒有病痛吧?也沒有煩惱吧?你氣力都很安樂的,沒有什麼辛苦吧?所有的菩薩、這些覺有情,和這些聲聞眾,大家都很安穩吧?沒有什麼麻煩的事情吧?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什麼叫「聲聞眾」?聲聞,是聞佛的聲音而悟道的,這叫二乘人、二乘聲聞眾。二乘,就是兩種的小乘,一種是「聲聞」,一種是「緣覺」。聲聞,是修四諦法而開悟的。什麼是四諦法呢?四諦,就是「苦、集、滅、道」。苦,前邊已經講過「三苦、八苦、無量諸苦」這麼多。集,集諦,就是集聚所有的煩惱。滅,滅諦。道,道諦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緣覺,就是修十二因緣而開悟的。十二因緣,就是無明緣行、行緣識、識緣名色、名色緣六入、六入緣觸、觸緣受、受緣愛、愛緣取、取緣有、有緣生、生緣老死。他聽這十二因緣開悟了,這叫緣覺。緣覺又有兩種,生在有佛出世的時候,這叫「緣覺」;生在無佛出世的時候,他自己開悟的,這叫「獨覺」。怎麼叫「獨覺」呢?他是住在深山穹谷裏邊,春天看百花開,秋天觀黃葉落;看萬物生生化化、化化生生,自有化無、自無又化有,於是他就開悟了。那麼這裏「聲聞眾」,就包括「緣覺」在內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諸佛又囑咐侍者說,「以此寶華散佛供養,而作是言:彼某甲佛,與欲開此寶塔」:你用現在我們所帶來這種寶華,供養釋迦牟尼佛。然後要像我教你這樣對佛說:「那一位佛,他叫什麼名字。他也和大家都一同願意開這個多寶佛塔,令大家來看看多寶如來。」與欲,就是我也有這種的願力、有這種的心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諸佛遣使,亦復如是」:不但一位佛派遣侍者這樣說,所有釋迦牟尼佛這一些個分身諸佛──這三千大千世界,每一方又變了二百萬億佛土;那麼變兩次,就是四百萬億佛土,這八方計三千二百萬億佛土──每一位佛,就坐到師子座;每一位佛,都派遣一個侍者,用同樣的言辭,來問訊和供養釋迦牟尼佛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2. 釋迦右指開塔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爾時,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,各各坐於師子之座,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,即從座起,住虛空中。一切四眾,起立合掌,一心觀佛。於是釋迦牟尼佛,以右指開七寶塔戶,出大音聲,如卻關鑰,開大城門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」:當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分身佛,派遣他的侍者來問訊釋迦牟尼佛的時候。「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,各各坐於師子之座」:釋迦牟尼佛用他的神通力量來一觀察,看見所有他的分身佛,完全都聚會到這個地方來了,每位分身佛都坐在菩提樹下的師子寶座上。「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」:他又聽聞所有的分身諸佛,都是有願意開七寶佛塔的這種思想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即從座起,住虛空中」:釋迦牟尼佛在這個時候,就從他本座站起來了,停住到虛空中。在這個時候,「一切四眾,起立合掌,一心觀佛」:一切的四眾弟子──優婆塞、優婆夷、比丘、比丘尼,大家也都一起站起來,合起掌來,都專心觀看佛是怎麼樣開啟這座寶塔的門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於是釋迦牟尼佛,以右指開七寶塔戶」:就在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用他的右手指,把七寶佛塔的門戶給打開了。開門戶的時候,由寶塔裏邊,「出大音聲,如卻關鑰,開大城門」:出了一種很大的音聲,就好像開那個關;這「關」,是很不容易過的一個門。也就是好像開門鎖一樣,很大的音聲響起來。又好像開大城門那麼個聲音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釋迦牟尼佛以右手指來開七寶佛塔,這是表示「開權」。多寶如來現身,這表示「顯實」。這就是「開權顯實」,把權巧方便法門都收起來了,顯出來這真實的法門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3. 四眾同皆見聞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即時,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,坐師子座,全身不散,如入禪定。又聞其言:善哉!善哉!釋迦牟尼佛!快說是法華經,我為聽是經故,而來至此。爾時,四眾等,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言,歎未曾有,以天寶華聚,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即時」:在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把寶塔的門打開了,「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,坐師子座,全身不散,如入禪定」:所有在法會中的四眾弟子,統統都看見在多寶佛塔裏邊,這一位佛多寶如來的全身,坐在師子座上。他的全身也沒有破壞、沒有散開,就好像在那兒打坐入定的樣子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又聞其言:善哉!善哉!釋迦牟尼佛!快說是法華經,我為聽是經故,而來至此」:然後又聽見多寶如來說話了。說什麼呢?他說,太好了!太好了!釋迦牟尼佛!我現在來到這地方證明這個法會,請你快說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。我因為聽這部經的緣故,所以才來到這個道場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,四眾等,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言,歎未曾有」:在這個時候,這些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四眾弟子等,看見過去有無量無邊千萬億劫這麼遠的時間,已經入涅槃的多寶如來,在寶塔中說出這樣的話──就是讚歎釋迦牟尼佛,請釋迦牟尼佛快點說《法華經》。大家都讚歎:「啊!怎麼回事啊?」都很驚奇,從來沒有見過這種境界。所以大家都「以天寶華聚,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」:每個人都以天寶華,來恭敬供養釋迦牟尼佛和多寶如來,散在兩位佛的身上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4. 二佛分座而坐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爾時,多寶佛於寶塔中,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,而作是言:釋迦牟尼佛!可就此座。即時,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,坐其半座,結跏趺坐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,多寶佛於寶塔中,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,而作是言」:當爾之時,多寶佛在寶塔裏邊,將他所坐的師子座,留一半的座位,請釋迦牟尼佛來坐。他就說了,「釋迦牟尼佛!可就此座」:釋迦牟尼佛!現在請你坐在我旁邊這個座位,我們兩個人共坐一個師子座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即時,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,坐其半座,結跏趺坐」:這時候,釋迦牟尼佛也一點不客氣,說:「好啦!你叫我坐半座,我就也坐半座了!」於是進入寶塔中,同多寶佛共坐一座,在師子座上結雙跏趺坐。可不是像我們隨隨便便的這麼坐,又把腿也伸起來或者翹起來,或者把腳放到頭上,這麼倒坐起來。不是的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5. 四眾請加處空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爾時,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,師子座上結跏趺坐,各作是念:佛坐高遠,惟願如來以神通力,令我等輩俱處虛空。即時,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,接諸大眾皆在虛空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,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,師子座上結跏趺坐」:在這個時候,法會中的大眾,一看這兩位如來在七寶塔裏邊,共同坐在師子座上,結跏趺坐。這兩位佛太親密了!他們兩位佛坐到一起,都結跏趺坐,在那兒坐著。「各作是念」:大家就都打了妄想。什麼妄想呢?說是「佛坐高遠,惟願如來以神通力,令我等輩俱處虛空」:哦!這個佛座離我們這麼遠哪!又高、又遠,大約望也望不清楚。聽聲音是很大的,但是覺得很遠。我們大家都願意如來慈悲,用神通的力量,把我們這一些法會中的大眾,都接到虛空中。我們也到虛空去,你看多好呢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一些法會中的大眾,打這個妄想之後,「即時,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,接諸大眾皆在虛空」:釋迦牟尼佛因為有他心通,看這些個小孩子盡打妄想,如果不把他們接上來,恐怕就有要哭的了!所以,用這個神通力,把大眾都接到虛空中來。說也不知道他們站到什麼地方?就站到虛空裏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E3. 釋迦唱募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以大音聲普告四眾:誰能於此娑婆國土,廣說妙法華經,今正是時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,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以大音聲普告四眾」:釋迦牟尼佛又發出很大的音聲,普告這些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「誰能於此娑婆國土,廣說妙法華經」:你們哪一個,可以在這個娑婆國土,就是眾苦交煎、萬惡充滿的這個國土,來廣說《妙法蓮華經》。廣說,就是天天說。好像我們佛教講堂天天講說《妙法蓮華經》,為什麼我們要天天講說《妙法蓮華經》呢?因為我們這一些人,在釋迦牟尼佛問大眾的時候,就已經發願;你也說我要講《妙法蓮華經》、他也說我也要講《妙法蓮華經》,在那兒發的願。所以現在在這種戰爭的時候、在世界這麼危險的時候,我們天天還是在佛教講堂講《妙法蓮華經》;這實在可以說是難行能行,最困難的。我們這兒也不 Charge(收費)人的錢,人也不歡喜來聽──不是他不歡喜來聽,他不知道這兒有這麼個法會。要想學佛法的,不到這兒來,那根本就談不到學佛法;我今天老老實實對你們講,我們這兒是實實在在來行持佛法的地方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今正是時」:現在你們誰願意發願弘揚《妙法蓮華經》,現在正是時候。快發願了!你們不要等著,你看看他、他看看你,不要那樣子!快點發願,誰能講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?「如來不久當入涅槃,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」:釋迦牟尼佛說,因為我說完這《法華經》之後,不久就要入涅槃了!每一位佛都願意以《妙法蓮華經》,託付給能擔當這個責任的人;就是我把這個責任交給人了,有人來負這種責任了!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D2. 重頌(分三)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E1. 頌寶塔湧現 E2. 頌分身遠集 E3. 頌釋迦唱募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今E1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爾時,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聖主世尊 雖久滅度 在寶塔中 尚為法來 諸人云何 不勤為法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此佛滅度 無央數劫 處處聽法 以難遇故 彼佛本願 我滅度後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在在所往 常為聽法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爾時,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」:在這個時候,釋迦牟尼佛願意把這個意思,再說它一遍,用偈頌來講解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一段經文,是釋迦牟尼佛讚歎多寶如來所發的願,凡是有講說《法華經》的地方,多寶如來就一定前來聽《法華經》,作為證明。你們看!有講《法華經》的地方,多寶如來尚且就要來聽《法華經》,何況我們一般的凡夫呢?更應該聽了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聖主世尊,雖久滅度,在寶塔中,尚為法來」:這就是稱讚多寶如來。聖主,就是多寶如來;給他一個尊號,尊稱他「聖中之主」。世尊是世出世間最尊貴的人。他雖然在無量無量劫以前,已經入了涅槃,住在多寶佛塔的裏邊。本來他已經成佛了,不需要再聽法,可是尚且他來聽法。佛都為聽法而來,他不怕辛苦、不懶惰;「諸人云何,不勤為法」:我們這一般的人,為什麼就不勤為法呢?不勤為法,就是懶惰。好像明明知道講經的,不聽;就是到這兒來聽,也是不信;就是信,也不行、不去做去,所以這就叫不勤為法。真正信佛的人,除非沒有講經法會,若有講經法會,就在百忙之中,也要來聽經。為什麼?這聽經,比我們生命還要重要,所以必須要聽經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此佛滅度,無央數劫」:這位多寶如來,雖然在無量無量、沒有數量那麼多劫以前,已經入涅槃了,可是「處處聽法,以難遇故」:每逢有講《法華經》的法會,他一定要來聽法;尤其有佛說《法華經》,他一定到這兒現身,寶塔也現在虛空中,來給作證明。為什麼多寶如來已經成佛了,還來聽《妙法蓮華經》呢?因為這《妙法蓮華經》是不容易遇的;可以說是「無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萬劫難遭遇;我今見聞得受持,願解如來真實義。」以難遭難遇的緣故,多寶如來才凡有講《法華經》的道場,他一定要來聽《法華經》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為什麼呢?「彼佛本願,我滅度後,在在所往,常為聽法」:因為多寶如來他本來就是發這個願,他說:「這《法華經》是難遭難遇的一部經典,我若成佛了,我一定要擁護《妙法蓮華經》這個法會、道場;有佛說這部《法華經》的時候,我就去給作證明。」為什麼他要發這麼一個奇怪的願?就因為《法華經》這個成佛的法太重要了!他說:「我滅度後,我無論在什麼地方,凡是有諸佛在他的國土講說《法華經》的,我時時都要去聽法。」不是像現在,我們人也沒有成佛,就連法也不聽了;你說,這在什麼時候可以成佛呢?恐怕任何人也算不過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我方才講這一段,說是有時間也不來聽法。有一個人就說:「哦!我來了!」我就說:「你來了,不聽!」又有一個人就說了:「喔!我聽啊!師父怎麼樣講,我就怎麼聽。可是說的中國話,我不明白;翻譯成英文,或者就有一點加、又有一點減了,所以我只可以聽一半。」又有一個說了:「我懂中國話、也懂英文,中文、英文我都明白,所以我一定要聽。但是聽可聽,我真不相信有這麼妙!」你看!就有人這麼想,殊不知就被這個很愚癡的師父給知道了。所以我說他是「聽而不信」。有的人又說:「我完全信的!我知道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。」我說:「你信是信,但是不行!不去照著這個方法去修行。」有一個弟子又不服氣了,說是:「我聽了之後,我就照這個行了。」「你行?你行了兩天半,到三天的時候,又忘了!」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又有一個很誠心的弟子說:「不是!我是由一開始聽法到現在,我聽到什麼道理,我就照著什麼道理去修行;除非我忘了,那就沒法子了!因為我記憶力不太好,所以我想行也忘了!」你看!這想行的,又忘了;那不忘的,他又不行。所以我才說:「你光聽不信,信了又不行,行了又不能久遠──行了兩天半,到三天就忘了!你說,是不是很難去接受這佛法?也可以說是眾生就是眾生,很難教化的。可是雖然難教化,越難教化,我越要教化;所以在這個言語不通的地方,我一樣講《法華經》。你聽就聽,你不聽,我給這個桌子講、我給這個板凳講;桌子、板凳它們都不聽,那我自己聽,我自己講、自己聽!我講的《妙法蓮華經》,真講得不錯啊!很妙的!所以你看!若能這樣想,你聽不聽,我也不發脾氣;我不會說是:「啊!你要聽我的經!你不聽我的經,我就對你不客氣!」沒有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在這佛教講堂和中美佛教會,講佛法可是講佛法,但是太辛苦了!一早四點鐘就起來,開始誦經、參禪、打坐,到晚間九點鐘,啊!真是吃不消,真是受不了!可是你想受得了的,你又研究不出來真正的佛法;你若想研究真正的佛法,必須吃不消也要吃得消、受不了也要能受,那你就會有辦法。如果你見著硬一點,你就跑了,苦一點,你就受不了了,那是一點用都沒有的;那你就盡未來際,也學不出來真正的佛法。你想要學真正的佛法,你就要到這個真正辛苦的地方來;所以我們這個佛教講堂,你來,我們也是這樣子修行,沒有人來,也是這樣修行。我們是僅僅這個暑假班有這麼多人來;但是就是一個人,我們也是這樣做,一萬個人,我們也是這樣做!所以佛教講堂這個法,就像流水似的,天天流的;流到哪一個地方去?你們誰有智慧,就往誰那兒流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* * *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明天是觀音菩薩的成道紀念日,在我們這兒又有一個儀式,就是放生,預備放五百隻鴿子。這五百個鴿子,有的人說:「哦!將來或者成五百尊佛,或者做五百個阿羅漢。」我們不要打這個妄想,我們現在就是放鴿子。今天你們各位都看見那兩隻鴿子,牠們一看見我,就飛到我身上來;這兩隻鴿子,也是我們放生放的。放了三十四隻,現在只回來兩隻;這兩隻,牠很有佛性的,也很聽話的。你看見了?我叫牠:「上來!來啦!」牠們就到我手上來了;我說:「You stay here!(你留在這兒)」牠們真是很聽話的。你們現在有幾個人想要皈依,但是你們要比那個鴿子更聽話一點,不要連個鴿子都不如。以後師父叫你們做什麼,你也不聽;這個樣子,就令這個 Everything's OK(什麼都可以)的師父也或者不 OK 了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* * *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E2. 頌分身遠集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又我分身 無量諸佛 如恆沙等 來欲聽法 及見滅度 多寶如來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各捨妙土 及弟子眾 天人龍神 諸供養事 令法久住 故來至此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為坐諸佛 以神通力 移無量眾 令國清淨 諸佛各各 詣寶樹下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如清淨池 蓮華莊嚴 其寶樹下 諸師子座 佛坐其上 光明嚴飾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如夜闇中 然大炬火 身出妙香 徧十方國 眾生蒙熏 喜不自勝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譬如大風 吹小樹枝 以是方便 令法久住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釋迦牟尼佛又說,「又我分身,無量諸佛,如恆沙等,來欲聽法」:又我分身,沒有數量這麼多的諸佛,好像恆河裏邊的沙那麼多,都是來到這兒,想要聽《妙法蓮華經》。「及見滅度,多寶如來」:他們又想見一見這位已經入涅槃而滅度的多寶如來。所以,「各捨妙土,及弟子眾」:所有的分身諸佛,都各各捨離他那一種微妙不可思議的國土。你看!本來諸佛捨不了這些個弟子!這個妙土他還可以捨,唯獨捨不了這些個弟子。諸佛對弟子,那是 Very close!(很親近!)因為眾生就是佛的心,所以佛不會捨眾生的;佛所愛護的,就是這些個弟子,很捨不了的。也就像父母捨不得兒子,你看!你們這一些出家的比丘想要回家去看看父親、母親,回去,他們都給你買飛機票;回來,又給你買飛機票。這為什麼呢?就是他對你太愛護了,所以捨不了你。諸佛對弟子,也就是這樣的。我這個不慈悲的師父,對徒弟是不好的,我先說明白了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天人龍神,諸供養事,令法久住,故來至此」:這些個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,以及龍、神,都來供養多寶如來,為使令佛法久住於世間。所以,多寶如來的寶塔也都到這兒,出現於虛空;我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分身諸佛,也都聚集到這兒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為坐諸佛,以神通力,移無量眾,令國清淨」:為了給諸佛預備一個座位,所以我以這種不可思議的神通力量,把這無量地獄、餓鬼、畜生和天人、阿修羅,都搬到其他的世界去,令我這個國土清淨,沒有雜染、沒有污濁的這股氣味了。我再給你們舉個例子,好像這一個住家的人,養了很多貓、狗;這貓、狗,有的時候不像人那麼衛生,隨處大小便,搞得這房子裏頭有一股不潔淨的味道。有貴客來了,這個主人就要把這貓、狗搬到一邊去了──貓送到貓的房子裏頭去,狗送到狗窩裏頭去;這家裏頭,用香水把它都灑一遍,就變成很好的一個房子了。這是一個小的比喻,這個意思也就是這樣子;所以把這一切不乾淨的眾生,都要叫他搬家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那麼這「三變土田」,把這個世界都變得清淨了,「諸佛各各,詣寶樹下,如清淨池,蓮華莊嚴」:所以十方諸分身佛都到菩提樹下,各坐在師子寶座上,好像清淨的水池一樣,用蓮華來莊嚴這水池。「其寶樹下,諸師子座,佛坐其上」:在這些寶樹下,有很多的師子座;每一棵菩提樹,就有一個師子座。菩提樹就五百由旬,這師子座就五由旬。每一位分身佛都坐到師子座上,這時候,「光明嚴飾,如夜闇中,然大炬火」:都變成一個大光明藏了,好像在夜裏黑暗中,點燃起來一堆火,這火就把黑暗給照沒有了。我們這個世界,本來沒有光明,每一位佛身上都放光,所以世界就都變成光明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身出妙香,徧十方國」:這分身諸佛的身上,都放出妙香;這股香味,能徧滿十方世界的國土。若有修行的人,生生世世都修持戒律,有的身體時時都會放青蓮華香。這個香,不會像燒的香那麼大的氣味,那股香味是微微的。「眾生蒙熏,喜不自勝」:眾生得到這股香氣來薰陶、薰染,大家都生出一種歡喜心,無形中把脾氣就都沒有了,不知道那個 Anger(怒氣)跑到什麼地方去了?「譬如大風,吹小樹枝」:好像大風吹到小樹枝上,樹枝就隨風來轉了。「以是方便,令法久住」:以這種的善巧方便之法,為使令佛法久住於世間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E3. 頌釋迦唱募(分二)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1. 舉三佛以勸持經 F2. 舉難持以堅誓願 F1(分三)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1. 募覓其人 G2. 三佛以勸 G3. 釋上勸意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今G1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告諸大眾 我滅度後 誰能護持 讀說斯經 今於佛前 自說誓言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告諸大眾,我滅度後」:釋迦牟尼佛又告訴大眾說,我說完《法華經》之後,就要入涅槃。「誰能護持、讀說斯經」:你們這一些四眾弟子和在法會中這一些個會眾,誰能發願來護持此經、讀說此經,「今於佛前,自說誓言」現在可以在我釋迦牟尼佛、多寶佛和我所有分身佛的面前,自己發自己的誓願。我們這個佛堂,也有一些個人發願,一個樣子的。不過我們發願,願是一樣,但是意思是不同的;或者你們將來聽過《法華經》之後,也發願護持《法華經》、護持說《法華經》的人,也一樣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2. 三佛以勸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其多寶佛 雖久滅度 以大誓願 而師子吼 多寶如來 及與我身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所集化佛 當知此意 諸佛子等 誰能護法 當發大願 令得久住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你們現在發願,「其多寶佛,雖久滅度」:這位多寶如來,雖然久遠已經滅度了,「以大誓願,而師子吼」:可是他因為在過去所發的大誓願,所以他在寶塔裏,也發出來師子吼的大音聲。「多寶如來,及與我身,所集化佛,當知此意」:多寶佛和我釋迦牟尼佛,以及所有我集會來到一起的這一些個分身化佛。你發這種願,他們都知道你的意思,就來保護著你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諸佛子等,誰能護法」:你們各位佛子等,誰能發護法的心哪?「當發大願,令得久住」:你們應當發這最大的願力,令《妙法蓮華經》這個法長住於世間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3. 釋上勸意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其有能護 此經法者 則為供養 我及多寶 此多寶佛 處於寶塔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常遊十方 為是經故 亦復供養 諸來化佛 莊嚴光飾 諸世界者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若說此經 則為見我 多寶如來 及諸化佛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釋迦牟尼說,我現在《妙法蓮華經》講完了,我就要入涅槃了;你們各位應該在我和多寶佛的面前,來發願護持《妙法蓮華經》和弘揚《妙法蓮華經》,令《妙法蓮華經》這個妙法,久住世間。所以又說,「其有能護此經法者」:假使你們這些個人,有能發願護持《妙法蓮華經》這種妙法的人,「則為供養我及多寶」:你能護持《妙法蓮華經》,也就是等於供養我。為什麼呢?這《妙法蓮華經》,就是我的真身。你不但是供養我釋迦牟尼佛,也是供養多寶如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此多寶佛,處於寶塔,常遊十方,為是經故」:這一位多寶佛,他雖然坐在寶塔的裏邊,可是他常常到其他的十方國土去,因為他要去證明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和聽聞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的緣故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亦復供養諸來化佛,莊嚴光飾,諸世界者」:你若能發願弘揚《妙法蓮華經》,你若能講說《妙法蓮華經》,這也就是供養我分身的一切的化佛,這就是莊嚴這個佛土,來光飾無量的世界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若說此經,則為見我、多寶如來,及諸化佛」:你要是能講說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,你就是見著我釋迦牟尼佛了;不但見著我釋迦牟尼佛,你也見著多寶如來的真身了,和我釋迦牟尼佛所有無量無邊這麼多的化佛,你都供養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F2. 舉難持以堅誓願(分二)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1. 正舉勸持 G2. 總釋勸意 G1(分三)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H1. 誡勸 H2. 正舉難持以勸 H3. 釋難持意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今H1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諸善男子 各諦思惟 此為難事 宜發大願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各位善心的男人和善心的女人!你們各各都要審諦;審諦,就是好好地想一想、好好地思索思索這個道理。能發願護持《妙法蓮華經》、宣說《妙法蓮華經》、講演《妙法蓮華經》,這是很難的一件事,你不要看它很容易了!就是你能來聽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,這也是很難的一件事,很不容易遇著的。你想要聽聞《妙法蓮華經》,沒有人給你講,你怎麼聽?你自己也不會講,所以這是很難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那麼要怎麼樣子呢?應該要發大願:「我生生世世,我要親近三寶;生生世世,我要護持《妙法蓮華經》;生生世世,我要皈依善知識、親近善知識。」發這種大願,在善知識的面前,來聽聞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。若發這種的願,你才能有機會聽見這《妙法蓮華經》;要不然,就有講《妙法蓮華經》的,你也不願意聽。你想要聽,前邊那個腳邁到門裏邊來了,後邊那個腳就要往外走,說:「不要去啦!快!快走啦!」就走了,沒有機會聽《妙法蓮華經》了。所以你現在能來聽《妙法蓮華經》,這真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。在《水鏡回天錄》上說:「孰為佛法,可思議哉?」這也正是說的《妙法蓮華經》不可思議的境界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H2. 正舉難持以勸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諸餘經典 數如恆沙 雖說此等 未足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若接須彌 擲置他方 無數佛土 亦未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若以足指 動大千界 遠擲他國 亦未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若立有頂 為眾演說 無量餘經 亦未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若佛滅後 於惡世中 能說此經 是則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諸餘經典,數如恆沙,雖說此等,未足為難」:諸,就是「多」。餘,就是其他的經典。佛其他的經典很多,有恆河沙數那麼多。雖然你把恆河沙數那麼多的經典都講說完了、都講遍了,這不算一個難的事情,很多人都可以做得到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若接須彌,擲置他方,無數佛土,亦未為難」:假設你能拿起須彌山,把它扔到空中,你又把須彌山接住。你把它又撇到很遠的其他世界,無數無邊那麼多佛土的地方;這也不算什麼難事。這也是很容易做得到的,只要你有神通就可以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若以足指,動大千界,遠擲他國,亦未為難」:假設你用腳指頭,那麼用腳一踩,把這個大千世界都搖動了,也撇到其他的國土去;這也不算什麼難事,只要你有這一種的神通力量,就可以做得到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若立有頂,為眾演說無量餘經,亦未為難」:假設你站立在天的頂上。有頂,就是天的頂上、六欲天的最高處。為大眾來演說佛法、演說無量其他的經典。你到天上給天人說法,這也不算什麼難的事情;只要你有一種神通──天眼通、天耳通……,你都可以做得到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若佛滅後,於惡世中,能說此經,是則為難」:假設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,有人能在這惡世中,講說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,這一件事情,是最不容易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我們現在這個世界,就是惡世了。怎麼謂之「惡世」?這五濁惡世,劫濁,這個「時候」,也不乾淨;見濁,我們這個「見」不乾淨,一見著什麼,就生一種染污心;煩惱濁,人人都有煩惱,這煩惱也是不潔淨的東西;眾生濁,眾生也都不乾淨的;命濁,我們的命,也在這個不乾淨的時間來生存著。所以,我們現在這個世界,就是惡世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怎麼說它是「惡世」呢?你若做一點善事,人人都認為你愚癡,「這個人真是愚癡得這個樣子!有錢為什麼盡給人家用?真是!這太愚癡了!」你做一點好事,他認為是不對的;你修一點道德、做一點功德的事情,很多人都罵你。為什麼?就是惡世嘛!這惡世,就是「以白為黑,以是為非」──本來是白色的,他說是黑色的;本來是對的,他說不對的。以善為惡,你做好事,「啊!這盡沽名釣譽,他不是真的!做這種事,他讓人看,好說他好嘛!」那樣子。他自己不願做好事,人家做好事,他還來下一個最惡毒的批評;所以令一般人都不敢做好事,就跟著做惡事了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假使有人 手把虛空 而以遊行 亦未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於我滅後 若自書持 若使人書 是則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若以大地 置足甲上 升於梵天 亦未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佛滅度後 於惡世中 暫讀此經 是則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假使劫燒 擔負乾草 入中不燒 亦未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我滅度後 若持此經 為一人說 是則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若持八萬 四千法藏 十二部經 為人演說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令諸聽者 得六神通 雖能如是 亦未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於我滅後 聽受此經 問其義趣 是則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假使有人,手把虛空,而以遊行,亦未為難」:假使,就是或者。或者有這麼一個人。或者有、也或者沒有。為什麼呢?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。或者有這麼一個人,他用手拿著虛空。把這虛空拿著走;在什麼地方走呢?也在虛空裏走。這不算什麼出奇的一件事,只要你有六種神通,就可以做得到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於我滅後,若自書持,若使人書,是則為難」:可是,等到我滅度之後,有人或者自己能寫這一部《妙法蓮華經》、或者能誦持這一部《妙法蓮華經》;誦持,就是把這《妙法蓮華經》都可以背誦得出。或者你叫他人來書寫這一部《妙法蓮華經》,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。因為什麼呢?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,沒有人相信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若以大地,置足甲上,升於梵天,亦未為難」:假使有人,將整個的大地──就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土地,放到腳指甲上邊;你把大地放到腳指甲上,升到大梵天上去,就好像比坐電梯還容易上去。升,就是好像坐電梯似的,升到梵天上去了。這也不算一件難事,都可以做得到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佛滅度後,於惡世中,暫讀此經,是則為難」:在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,你能在這五濁惡世,就暫時間唸一唸這部《法華經》,這都很不容易的。你看!這《妙法蓮華經》,不是這麼容易聽到的,也不是這麼容易唸的,也不是這麼容易寫的,都很不容易的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假使劫燒,擔負乾草,入中不燒,亦未為難」:或者這個劫,有三災來臨的時候;火災、水災、風災,這叫「三災」。這三災,有火災發生的時候,空中現出七個太陽來,把海水都熱得乾了;那比我們現在說天氣熱,熱幾千萬倍都不止,海水都乾了,都沒有海水了!火燒初禪,燒到初禪天上去,這叫「劫燒」。熱得這麼樣的天氣,你不要說擔乾草,你就擔濕草,都會著火的;因為什麼呢?海水都燒乾了嘛!大海的水都燒乾了,何況乾草呢?假使在劫火燃燒的時候,你或者用肩來擔著、或者用背來揹著這乾草,入到劫燒的裏邊來,而不被劫火所燒,也不會著火;這個你認為是很不容易了吧?這也不算什麼難事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我滅度後,若持此經,為一人說,是則為難」:但是在我入了涅槃之後,若有人能受持這一部《妙法蓮華經》的話,或者為一個人講說這《妙法蓮華經》,這都是很難的。我現在給你們這麼多人說《妙法蓮華經》,我覺得不難,但是釋迦牟尼說是很難的。究竟難不難呢?難也要說、不難也要說,難不難都要說;你們聽不聽?你們聽我也說、不聽我也說,聽不聽都說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若持八萬四千法藏十二部經,為人演說」:假設你受持所有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藏、八萬四千的法門,你都以十二部經給人來講解。「令諸聽者,得六神通,」:使令這一切聽經的人,得到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、漏盡通、神足通,這六種神通。「雖能如是,亦未為難」:你雖然能這樣子,這也不算是一件難事,這很容易做到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十二部經,以前我講過,我相信有很多人都記得,所以我現在只</span></font><font size="4" color="#4455a6">念念</font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68, 85, 166);" size="4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個名字,就不詳細講了。十二部經,就是「長行重頌並授記,孤起無問而自說,因緣譬喻及本事,本生方廣未曾有,論議共成十二部,廣錄大論三十三」,這是十二部經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於我滅後,聽受此經,問其義趣,是則為難」:在我滅度之後,若有人能聽聞這部《法華經》,再能問這部《法華經》的道理,它這個宗旨、宗趣。這才是很難的一件事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你們大家想一想,現在聽這《法華經》,你還不來聽經;你能聽經,這是最難的一件事,你應該不要錯過這個機會,應該聽《法華經》!在以前沒有講到經文的時候,我也不對你們講這「難」;聽《法華經》難不難的,要你們自己去想一想。那麼現在講到這個文,告訴你們,你能有機會聽《法華經》,這是一件最難的事情。不要說我們凡夫,多寶如來和釋迦牟尼佛的分身都來聽《法華經》的。聽一遍《法華經》,那你來生智慧就不可思議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為什麼你現在這麼蠢?為什麼你現在這麼大脾氣?為什麼你現在這麼多障礙?為什麼你這麼多的妄想?這都是因為你沒有聽過《法華經》!就聽過,你也聽過一次、兩次的,或者就錯過很多機會,所以到現在還是這麼多障礙。你現在聽《法華經》之後,切記一次也不要錯過,每天晚間講《法華經》,就每天晚間來聽。聽懂也聽,不懂更要聽。因為我懂,不妨懂多一點;我不懂,一定我要懂。所以這個不要錯過,這比你一天撿一百萬兩金子都有價值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若人說法 令千萬億 無量無數 恆沙眾生 得阿羅漢 具六神通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雖有是益 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 若能奉持 如斯經典 是則為難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若人說法,令千萬億無量無數,恆沙眾生」:假設有人說佛法,令一切的千萬億恆河沙數那麼多眾生,「得阿羅漢,具六神通」:能證得四果阿羅漢果,得到無生法忍,具足六種神通。「雖有是益,亦未為難」:雖然有這樣的好處,可是還也不算一件很難的事情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於我滅後,若能奉持,如斯經典,是則為難」:在我入涅槃之後,假設有人能奉持像《法華經》這一部經典,這才是很難的一件事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H3. 釋難持意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我為佛道 於無量土 從始至今 廣說諸經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而於其中 此經第一 若有能持 則持佛身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我為佛道,於無量土」:釋迦牟尼佛說,我為著教化眾生,同成佛道的緣故,所以在無量無量這麼多諸佛國土,「從始至今,廣說諸經」:從一開始到現在,我已經講說了很多經典;先講說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,次說《阿含經》,再說《方等》及《般若》諸經,現在才講說《法華經》。「而於其中,此經第一」:在我所說的一切經典裏邊,這一部《法華經》是最為第一、最為稀有、最為難遇,也是最為難了解的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若有能持,則持佛身」:假設有能受持《法華經》的人,就是受持諸佛的真身。佛的真身,就在這部《法華經》裏頭,就是「入如來室,著如來衣,坐如來座」這三種,這就是受持佛的真身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G2. 總釋勸意(分三)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H1. 重募持經之人 H2. 明能持難持則諸佛歡喜 H3. 明即成自行化他勝行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今H1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諸善男子 於我滅後 誰能受持 讀誦此經 今於佛前 自說誓言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諸善男子,於我滅後」:你們各位善男子、善女人!在我入涅槃之後,「誰能受持、讀誦此經」:怎麼叫「受持」?就是天天能持誦這經典,心裏也能唸得出來。就是有本子、沒有本子,都可以來受持;不是一天受持,要天天受持。不是天天受持,要月月受持、年年受持;不是一生受持,生生都受持這部《法華經》。所以我們人做事情,無論做什麼事情,必須要有長遠的心,必須要有始有終,從始至終,都是像一天似的。不是說,今天我做,我覺得我願意念經,明天我就忘了!這不算「受持」。你必須要發願天天、月月、年年都受持這部《法華經》,不單天天、月月、年年受持《法華經》,我發願生生世世,都受持《法華經》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誰能受持、讀誦這部《法華經》,「今於佛前,自說誓言」:現在應當在多寶如來和我釋迦牟佛的面前,自己發一發願,來能永遠受持、讀誦這部經。是哪一個能發這種願哪?現在就應該在我的面前,來發這種的誓願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H2. 明能持難持則諸佛歡喜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此經難持 若暫持者 我則歡喜 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諸佛所歎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此經難持」:這部《法華經》,是最難持誦的一部經。沒有真正的善根的人,不能受持、讀誦這一部經典。「若暫持者,我則歡喜,諸佛亦然」:假設有人在這一生之中,能暫時受持《妙法法華經》的。若暫,就是暫時這一生;那麼前生和來生,你因為都不知道,不管它,就是我今生能暫持誦受持這一部《法華經》。釋牟尼佛說,我就歡喜這一個人,不單我釋迦牟尼佛歡喜這一個人,就是十方我分身的諸佛,也都是歡喜這一個人。「如是之人,諸佛所歎」:像這一類能暫時持誦《法華經》的人,為十方諸佛所讚歎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H3. 明即成自行化他勝行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是則勇猛 是則精進 是名持戒 行頭陀者 則為疾得 無上佛道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能於來世 讀持此經 是真佛子 住淳善地 佛滅度後 能解其義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是諸天人 世間之眼 於恐畏世 能須臾說 一切天人 皆應供養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這受持《法華經》的人,為十方諸佛所讚歎,「是則勇猛」:說這個人是真正修勇猛的行,勇猛來修行;「是則精進」:這一位受持《法華經》的人,就是真正的精進;「是名持戒」:這個人,他就單單念誦《法華經》,也就是持戒;「行頭陀者」:也就是修行頭陀行的人。頭陀,是梵語,翻譯為「抖擻」;就是從早晨起身到晚間,也不覺得疲倦、不覺得要睡覺,這就叫抖擻,也就是不懶惰。這一種受持《法華經》的人,「則為疾得無上佛道」:很快就得到,沒有比這再高上的,就是成佛了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能於來世,讀持此經,是真佛子,住淳善地」:這個人,他能在來生的時候,讀誦、受持這一部《妙法蓮華經》;這一個人就是真正的佛子,住到最好的淳樸善地,也就是佛地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佛滅度後,能解其義,是諸天人世間之眼」:在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,能了解這部《妙法蓮華經》的義理,這是一切諸天的人和人間的人的眼目。無論是天上的人,或人間的人,如果沒有受持《法華經》,就像沒有眼目了似的;你有受持《法華經》的人,就是作天人的眼目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「於恐畏世,能須臾說」:在這個五濁惡世(這叫恐畏的世界)之中,雖然只是在很短的時間講說《法華經》;須臾,就是很短的時間。這時候,「一切天人,皆應供養」:一切天上的人、人間的人,都應該供養這位說《法華經》的法師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* * *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今天是韋陀菩薩的誕辰,所有的佛教徒,在今天都應該來恭敬供養韋陀菩薩;尤其出家人,更應該重視這一天。在過去每一年的今天,都曾經上供、拜佛、誦經;那麼今年,我以為人人都會記得。尤其已經有五個美國人出家,一定不會忘記韋陀菩薩對我們護法的這種慈悲;我想不到,到佛堂來一看,根本就像沒有這麼回事似的。我昨天晚間本來想告訴大家,但是我想大家都會比我聰明、比我記憶力好,或者因為大家吃飯都會吃,沒有叫我來教過怎麼樣吃飯、怎麼樣穿衣服、怎麼樣睡覺;我相信供養韋陀菩薩,也不會令我來分神。我今天到這兒一看,不單像沒有這一回事,根本就不注意這一件事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我們出家人想一想:天天吃現成的飯、穿現成的衣服、住現成的地方,我們多數都是仗著韋陀菩薩來護法。韋陀菩薩做了這一年的工,來幫助我們、成就我們的道業,到這一天,我們還拿這個根本不當一回事,一點都不注意;你想,我們怎麼能對得起韋陀菩薩?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所以各位無論出家人、在家人,都應該想一想,我們是佛教徒,對韋陀菩薩,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恭敬才對的;我們拿這韋陀菩薩都不當回事了,一天到晚存一個攀緣心,就貪圖供養,這真是太沒有出息了!太沒有價值了!這怎麼能算是報佛恩呢?這怎麼能是算報法的恩呢?怎麼能說報僧的恩?對三寶,我們根本就馬馬虎虎的,甚至於連觀音菩薩一個生日和成道、出家,寫封信都寫錯了。我們是幹什麼的?我講到這個地方,我是很痛心的。在今年一開始,發一封信,把一個日子就弄錯了,以後就應該特別注意這一點,還是又把它弄錯了!幸虧今年這是韋陀菩薩有點感應,所以這觀音成道的信──以前是寫生日的信──沒有發出去!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我們今天在韋陀菩薩這個生日,應該隆重舉行慶祝;最低限度,由十點就應該開始誦經,拜拜韋陀菩薩。本來我搭巴士,預備十點鐘以前就趕來,結果因為今天這個巴士大約也是懶惰了,或者少了,那麼在巴士站等了有一個多鐘頭,我到這兒十點半了。十點半,我一看!這些人還是若無其事似的,都不知做什麼!所以我心裏覺得很痛心。你們這樣學佛法,到底能學出來一個什麼呢?說是:「沒有告訴我!」年年要都要我來告訴,等我死了,那麼又誰來告訴你們?今天我沒來之前,我打電話給果遵,我說是今天韋陀菩薩誕,你要在十點鐘以前到佛堂去,大約他們會念經的。那麼果遵、果循他們兩位果然就來了。我又打電話到居士林去,叫這一班護法居士,說今天是護法生日,你們這一些護法都要來護法。那麼打給那個──叫 Frank?還是什麼?那個 yellow hair 的?(弟子:Frank!)我叫他告訴所有的護法居士,那告訴沒告訴,我也不知道;但是,我預備來到這兒和大家一起來誦經的,結果巴士也不聽招呼,等了很久才有巴士來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為什麼要說這個呢?因為我們佛教徒對於佛、菩薩的紀念日,一定應該要清楚一點。這一點小事情都不明白、都不能去很如法的做,那麼你想做大事情,怎麼可以的?尤其果前,在我已經來叫人,已經開靜、打鼓,他還在那個地方打電話!凡是有一種紀念日或者什麼儀式,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很重視這件事;不能馬馬虎虎的,不能再你幹這個、他幹那個,大家一點也不整齊。在有儀式、有佛菩薩誕辰的時候,每一個人要存一個畢恭畢敬的心,把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應該放下。以前我已經說過,在 lecture 的時候,如果不知道有什麼重要的電話,就不要聽,有什麼儀式也是這樣子。但是我發現,每逢在 lecture 或者有什麼儀式,電話一響,我們人就去聽電話。以後把這種習慣都要改了它!所以有人打電話,他可以在沒有 lecture 的時候、沒有什麼儀式時,他可以再打來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font>